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骨鲠之臣

骨鲠之臣

骨鲠(gěng梗):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指如鱼骨头卡在喉咙里,必须吐出来,用以比喻敢于进言规劝君主的刚直正派官员。李栖凤(?-1664年),字瑞梧,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年间,李栖凤值文馆(草拟文稿、管理档案等),工作勤奋,上面征求意见,李栖凤上奏条陈说:君主虽然圣明,也必须依靠贤良辅臣来调和施政。近来虽然有二、三位敢于进言规劝君主的刚直正派官员,但是官位低下,俸禄微薄,朝廷还没有给于应有的信任和使用。

【出典】:

清史稿》卷235《李栖凤传》9514页:“君虽圣,必赖贤臣以调燮(xiè谢,调和)之。近虽有二、三骨鲠之臣,位卑禄薄,信任未专。”

【例句】:

章炳麟《商鞅》:“鞅既以刑公子虔故,蒙恶名于秦,而今又蒙恶名于后世。此骨鲠之臣所以不可为,而公孙弘、张汤之徒,宁以佞媚持其禄位者也。”


偏正 骨鲠,刚直不恶。比喻性情刚直,正派的官员。语出《史记·吴太伯世家》:“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章炳麟《商鞅》:“鞅既以刑公子虔诚,蒙恶名于秦,而今又蒙恶名于后世。此~所以不可为,而公孙弘、张汤之徒,宁以佞媚持其禄位者也。”△褒义。用于描写忠贞。


【词语骨鲠之臣】  成语:骨鲠之臣汉语词典:骨鲠之臣

猜你喜欢

  • 以貌取人

    指孔子只看子羽相貌丑陋,没有正确认识他的为人。后以此典形容仅根据对方外貌来认定人,就要出差错。子羽(前512年——?),复姓澹(Tán谈)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城)人。孔子学生,春秋末

  • 伊洛之学

    《宋史.道学.程颢程颐》:“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程颐)平生诲人不倦,故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涪人祠颐于北岩,世称为伊川先生。”宋代知名学者程颢、程颐弟兄为洛人,讲

  • 蟾枝交彩

    同“蟾宫折桂”。唐 林宽《献同年孔郎中》诗:“蟾枝交彩清兰署,鸾珮排光映玉除。”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隽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

  • 日饮无何

    同“日饮亡何”。宋苏轼《赵既见和复次韵答之》:“酸寒可笑分一斗,日饮无何足袁盎。”见“日饮亡何”。宋·苏轼《赵既见和复次韵答之》:“酸寒可笑分一斗,~足袁盎。”【词语日饮无何】  成语:日饮无何汉语大

  • 衣冠挂神武

    源见“挂冠”。指辞去朝官。宋苏轼《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欲留衣冠挂神武,便击云水归南溟。”

  • 哥罐闻焉嫂棒伤

    见〔媳钗俏矣儿书废,哥罐闻焉嫂棒伤〕。

  • 歌遗民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春秋时,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观周乐,听到《唐风》时,他

  •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意谓礼物虽轻微而情意深重。语出《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一引《复斋漫录》:“谚云:‘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鄙语也。(黄)山谷取以为诗,《谢陈适用惠纸》云:‘千里鹅毛意不轻。’”《镜花缘》五0回:“他

  • 筹添海屋

    同“海屋添筹”。明 王錂《春芜记.庆寿》:“愿筹添海屋,算跻冈陵。”【词语筹添海屋】  成语:筹添海屋汉语大词典:筹添海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