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鲇鱼上竹竿

鲇鱼上竹竿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奉诏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惜。其初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闻者皆以为善对。”后因以“鲇鱼上竹竿”比喻仕进艰难。清赵翼《七十自述》诗之七:“寸寸鲇鱼上竹竿,生平一第最艰难。”


主谓 鲇鱼体表粘滑,难以向上爬行。比喻上进困难。宋·欧阳修《归田录》:“梅圣俞以诗知名……其初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何异~耶?’”△贬义。用于描写欲求进取但很困难。也作“鲇鱼上竹”、“鲇鱼上竿”。


【典源】 宋·欧阳修《归田录》 卷二:“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惜。其初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刁氏对曰:‘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今译】 宋代梅尧臣 (字圣俞) 工于诗作,很有名气,然而三十年中始终不得在馆阁中供职,直到晚年才参与修纂《唐书》,书成后未及上奏就死去了,士大夫无不为之叹惜。当初奉诏修纂《唐书》 时,梅尧臣曾对妻子刁氏说:“我去修纂《唐书》得心应手,真可说是猢狲进入布袋里了。”刁氏说:“你在仕途上,又与鲇鱼爬竹竿有什么区别呢?”

【释义】 后以此典指仕进之难。

【典形】 鲇鱼缘竹竿、上竿鲇、上竿鱼、上鱼竿、上竹鲇、鱼上竿、上竿头。

【示例】

〔鲇鱼缘竹竿〕 宋·苏轼《梅圣俞诗集中有毛长官者》:“归来羞涩对妻子,自比鲇鱼缘竹竿。”

〔上竿鲇〕 清·王夫之 《广遣兴》:“自是聪明途已尽,飞鱼空笑上竿鲇。”

〔上竿鱼〕 宋·范成大《送许耀卿监丞同年》:“官涂真有上竿鱼,玉笋翻乘别驾车。”

〔上鱼竿〕 清·钱谦益《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殿》之八:“朝士空怜衔鼠穴,山妻应笑上鱼竿。”

〔上竹鲇〕 宋·文珦《堪叹》:“当作凌霄鹤,休为上竹鲇。”

〔鱼上竿〕 宋·陈与义《述怀呈十七家叔》:“浮生万事蚁旋磨,冷官十年鱼上竿。”


【词语鲇鱼上竹竿】  成语:鲇鱼上竹竿汉语词典:鲇鱼上竹竿

猜你喜欢

  • 人笑褚公

    源见“褚公齿冷”。谓众口耻笑变节者。宋 杜旟《酹江月》词:“人笑褚公今齿冷,只有袁公不死。”

  • 贵耳贱目

    重视耳所闻,轻视眼所见。形容人轻信传闻,却忽视亲眼目睹的事实。汉代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并列 相信道听途说的,而不信亲眼所见的事实。语出汉·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

  • 文通生花笔

    同“文通笔”。清赵庆熺《金缕曲.春雨连绵》词:“练出文通生花笔,便千人,也作寻常扫。”

  • 鞭石出血

    唐.欧阳询等编修《艺文类聚》卷六引《三齐略记》:“(秦)始皇作石塘(塘,堤;又作桥),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阳城山石尽起立,嶷嶷(音nìnì)东倾

  •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形容著书作文的艰辛。语出清.曹雪芹《题〈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十年辛苦不寻常》(《人民日报》1985年3月23日):“《汉语大字典》初稿打印本高达二米二,这是几百位编写者十

  • 马良眉

    同“马良白眉”。元陈栎《临江仙.次月卿贺生日词韵戊午岁》词:“先兄元不死,儿白马良眉。”亦借指白色。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二:“罗可《雪》诗有‘斜侵潘岳鬓,横上马良眉’之句,陈正敏以为然,却是假雪耳。

  • 临邛酒

    源见“文君沽酒”。指卓文君在临邛所卖之酒。亦泛指美酒。唐罗隐《听琴》诗:“不知一盏临邛酒,救得相如渴病无?”前蜀韦庄《河清》词:“翠娥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词语临邛酒】   汉语大词典:

  • 龙山朔雪

    《楚辞.大招》:“魂乎无北!北有寒山,逴龙赩只。”东汉.王逸注:“连龙,山名也。赩,赤色,无草木貌也。言北方有常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曰逴龙。其土赤色,不生草木。”《文选》卷三十一南朝宋.鲍明远(照)《

  • 尺幅万里

    见“尺幅千里”。元·戴良《何监丞画山水歌》:“莫言短幅反盈咫,这势固当论万里。”

  • 半涂而废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礼记.中庸》:“君子尊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清 林则徐《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臣等查该三厂开采,虽尚未见成效,然总须该地方官激励厂民,奋勉从事,不可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