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房玄龄等《晋书.元帝纪》:“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牛继马,指牛氏之后
源见“蓝桥”。喻极难得之物。宋陆游《寄龚立道》诗:“难逢正似玉杵臼,易散便成风马牛。”【词语玉杵臼】 汉语大词典:玉杵臼
《尉缭子.天官》:“按天官曰:‘背水阵为绝地。’”又《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将韩信攻赵,在井陉口背水列阵,大败赵军。诸将问背水之故,信曰:“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指背靠河流
源见“狐书”。指僻书僻典。清孙枝蔚《题仙舟图次黄仙裳韵》:“工吟每耻搜狐穴,设酒偏思傍钓矶。”【词语狐穴】 汉语大词典:狐穴
同“耻帝秦”。柳亚子《高天梅以变雅楼三十年诗征索题感赋二律》之二:“我是鲁连耻秦帝,客儿残句未模糊。”
同“吐哺握发”。《新唐书.张玄素传》:“周公资圣人,而握沐吐飧,下白屋,况下周公之人哉!”【词语握沐吐飧】 汉语大词典:握沐吐飧
同“黄帝登仙”。元张天英《思陵石诗》:“黄帝骑龙去不还,玉笙鹤上北风寒。”
《易.系辞下》(卷四):“尺蠖之屈,以求信(shēn通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尺蠖行动时头尾一张一合,一屈一伸。后因以“尺蠖求伸”比喻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先屈后伸或以屈求伸。明.王世贞《鸣凤记》
《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谓出兵有正当理由。后即以“师出有名”比喻行事有理。明朱鼎《玉镜台记.闻鸡起舞》:“庶几义声昭彰,理直气壮,师出有名,大功可就矣。”鲁迅《呐喊.兔和猫》:“况且黑猫害了小
源见“晋接”。形容受礼遇。宋王禹偁《三黜赋》:“慕康侯之昼接兮,苟无所施锡尔而胡为?”【词语昼接】 汉语大词典: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