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水

?水

即今湖南祁阳县之祁水。《水经·湘水注》:��水“出永昌县北罗山,……又东南径永昌县南,又东流注于湘水”。


又作傥水。 在今陕西洋县北。 《水经·沔水注》: 洛谷水 “南流, 右则��水注之。 水发西溪, 东南流合为一水,乱流南出,际其城西,南注汉水”。《魏书·地形志》: 龙亭县有��水。 《明一统志》 卷34汉中府: 傥水 “源出石锉山,流入汉水。又名骆谷水”。


一作��川水。即今陕西岐山县东��河上游。源出岐山县东北��谷,东南流至扶风县西入雍水。《汉书·沟洫志》:“关中灵轵、成国、��渠引诸川。”今上游已湮。《清一统志·凤翔府一》:“按��水在岐山县东、扶风县西,今已淤塞。”入雍后,雍水亦兼称��水。


古水名。源出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谷,东南流至扶风县西、岐山县东入雍水,又东南会入渭水。入雍以后,雍水亦兼称��水。


一名舞水。古汝水支流。故道在今河南舞钢市和西平县境。《水经·��水》:“��水出��阴县西北扶予山,东过其县南,又东过西平县北,又东过郾县南,又东过定颍县北,东入于汝。”约当今洪河上游。元末,堰断汝水,汝水上游东流入颍水。��水遂为汝水即南汝河之上源,改称洪河。明嘉靖九年(1530)复塞,改道东入上蔡县境与澺水通流。


(1)古水名。又作舞水。源出今河南省方城县东,东流经舞阳县南,至西平县东注入汝水。元至正年间西平以上汝水断流,��水遂为南汝正源。明嘉靖末��水又改道东出澺水,以西平境内��水原有洪河之称,此后遂统称��、澺全流为洪河。(2)今水名。又称㵲水、巫水、洪江,古称镇阳江、武溪。沅江支流。在贵州省东部、湖南省西部。为古武陵五溪之一。《舆地纪胜》:“《新经》曰:巫、无、��、午、㵲,一水而五名,声之变耳。”源出贵州省瓮安县城云顶大岩脚,向东流至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鱼市镇,又经芷江侗族自治县、怀化市、洪江市等,在黔城镇南注入沅江。长444千米,流域面积1.03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0.8米3/秒。建有水电站多座。贵州省境内段称��阳河,有著名的��阳河风景名胜区。


猜你喜欢

  • 田湖镇

    即今河南嵩县东北三十里田湖镇。清乾隆《嵩县志》卷12:田湖镇“米粮聚集”。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部、伊河北岸。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田湖,人口 3130。以古代潴水湖沉积成田而得名。

  • 屯留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屯留县南十二里古城村。北魏移治今山西长治市西北四十里故县。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潞州。治所在今屯留县西二十里西故县。大业初属上党郡。唐属潞州,武德五年(6

  • 期思

    初为西周姬姓蒋国。春秋灭于楚,为楚邑。即今河南淮滨县东南期思镇。《左传》: 文公十年 (前617),“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吕氏春秋· 赞能篇》: 楚王欲以沈尹茎为令尹,沈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权教

  • 后部

    在今安徽太湖县西北。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卷29太湖县“白沙镇”条下:“又县北百二十里有后部巡司。”

  • 枞阳县

    ①西汉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枞阳县。一说在县东下枞阳。《汉书·武帝纪》: 元封五年 (前106) 南巡,“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东汉省。西晋曾复置。

  • 底木达屯

    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 置,属美诺厅。即今四川小金县北抚边乡。四十四年 (1779)改为抚边屯。四十五年 (1780) 又设抚边营守备于此。

  • 梅川砦

    即今甘肃岷县东北梅川乡。《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 梅川寨 “在卫城东北三十里”。

  • 巢陵城

    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十五里。五代晋开运二年 (945) 聊城县及博州迁治于此。相传为巢父隐居躬耕处。《清一统志·东昌府一》 谓巢陵城在聊城县东北十五里; 《方舆纪要》 卷34又谓巢陵城在聊城县西南十五里,

  • 索恭川

    在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南癿藏乡一带。唐天宝十三年 (754) 置天成军于此。在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唐天宝十三载(754年)于此置天成军。

  • 西吴寺遗址

    在今山东兖州市西北四十八里西吴寺村东南。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遗址。1957年发现,1984年正式发掘。面积约20万平方米, 以墓葬群为主。出土文物百余件。分三层:上层有大量陶制三足鼎, 以及簋、豆、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