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胜堆
又名龟胜山。在今四川德阳市北二十里。《新唐书·高崇文传》:元和元年(806)攻刘辟,大战鹿头山,“明日,战万胜堆,堆直鹿头左,使骁将高霞寓鼓之,士扳缘上,矢石如雨,募死士夺而有之,尽杀戍者,焚其栅,下瞰鹿头城,人可头数”。即此。
在今四川省德阳市北鹿头湾东。处唐代东西两交通要隘鹿头关东。《资治通鉴》:唐元和元年(806年),西川节度使刘闢反,东川节度副使高崇文攻讨,刘闢城鹿头关(今鹿头湾),屯兵万余人以拒,“崇文击败之,闢置栅于关东万胜堆”,即此。
又名龟胜山。在今四川德阳市北二十里。《新唐书·高崇文传》:元和元年(806)攻刘辟,大战鹿头山,“明日,战万胜堆,堆直鹿头左,使骁将高霞寓鼓之,士扳缘上,矢石如雨,募死士夺而有之,尽杀戍者,焚其栅,下瞰鹿头城,人可头数”。即此。
在今四川省德阳市北鹿头湾东。处唐代东西两交通要隘鹿头关东。《资治通鉴》:唐元和元年(806年),西川节度使刘闢反,东川节度副使高崇文攻讨,刘闢城鹿头关(今鹿头湾),屯兵万余人以拒,“崇文击败之,闢置栅于关东万胜堆”,即此。
南朝梁建,在今安徽怀远县南荆山与涂山之间。《梁书·康绚传》: 天监十三年 (514),“于钟离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以筑土,合脊于中流。……十五年四月,堰乃成。其长九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
即今山西沁县西南南仁乡。《清一统志·沁州》 “道兴寨” 条下: 州西南 “四十五里有南仁寨”。
水阳江及青弋江下游别名。在今安徽芜湖市、县间。《元和志》卷28当涂县:“芜湖水在县西南八十里。源出丹阳湖,西北流入于大江。汉末湖侧亦尝置芜湖县,吴将陆逊、晋谢尚、王敦皆尝镇此。”
即今云南个旧市南斗姆阁。清代设斗姆阁汛。
又名慈悲庵、观音庵、江亭。在今北京市宣武区西南。元于此建寺庙,名观音庵,亦名慈悲庵。明清辟为窑厂。清康熙年间建陶然亭。清 《日下旧闻考》 卷61引 《拓坡居士集》: “陶然亭,康熙乙亥江郎中藻所建。取
西魏废帝元年(552)置,属邓州。治所在尚安县(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寰宇记》卷134文州:“取前邓羌部落所居为州郡之名。”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地。恭帝二年(555)改为武进郡,后又改为尚安郡。隋
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北固山上。《资治通鉴》:南朝梁太清元年(547),朱异曰:“陛下昔登北顾亭以望,谓江右有反气,骨肉为戎首。”
春秋秦地。在今陕西白水县境。《左传》:文公二年(前625),晋等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汪当与彭衙相近。一说汪在澄城县境。古邑名。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省白水县境,一说在今澄城县境。《左传》文公二年(前
简称陕西行都司。明洪武十二年 (1379) 置,治所在庄浪卫 (今甘肃永登县)。二十六年 (1393) 移治甘州城 (今甘肃张掖市)。辖境约当今甘肃黄河以南及青海湟水流域。清雍正二年(1724) 废。
在今河南固始县东。《方舆纪要》 卷50固城县 “春河” 条: “泉河在县东四十里。县境之石梁堰、沿城涧诸水悉汇入焉,亦东北注于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