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仙洞

三仙洞

在今新疆喀什市北、疏附县荒地乡北三十里库玛塔格山东坡、恰马河右岸悬崖上。为东汉至三国时的佛教遗迹。三洞均分前后二室,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较小,约为前室之半。中间的洞窟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释迦牟尼坐像。西侧的洞窟空无一物。唯东侧的一窟保存有珍贵壁画和藻井。洞壁四周画有大小不同的佛像七十余幅。窟顶藻井为一莲花,四周各绘有高50厘米的坐佛。后室绘有一立佛画像,造型优美。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北伯什克然木河南岸的峭壁上。有洞窟三个,洞口均呈长方形,中间的洞口稍大,高2.25米,宽2米。三洞均分前后二室,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较小,约为前室的一半。前后二室均为纵卷顶式。中间洞窟,因清代重修,壁画未能保存下来,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释迦牟尼坐像。西侧的石窟,空无一物,惟东侧的石窟保存有珍贵壁画和藻井。洞壁四周绘满大小不同的佛像,约70多幅。洞窟顶部藻井为一莲花,四周各绘有高50厘米的坐佛。内一坐佛,身披以方格形图案组成的袈裟,由宝蓝和赭石色相间绘成。这种服饰为早期壁画所仅有。后室绘有一立佛画像,上身袒露,下半身为绿、蓝、红三色相间的横纹所绘成,在佛教画像中颇为罕见。据初步考证,洞窟开凿年代在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是中国西部地区保存下来的最古的一处洞窟,也是古代疏勒地区仅存的一处佛教遗迹,异常珍贵。


猜你喜欢

  • 平州县

    ①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属巴西郡。治所即今四川平昌县。《寰宇记》卷139巴州曾口县:平州县“因县界平州水为名”。南朝宋改为平周县。梁普通六年(525)复改为平州县。北周改为同昌县。②东晋侨置,属巴

  • 英邱都

    在今海南省临高县西南二十里。北宋时曾为临高县治。《舆地纪胜》 卷124琼州: 临高县 “初治英邱,绍兴初迁于莫村”。

  • 弩滩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黔江中。《方舆纪要》 卷108桂平县: 弩滩在 “府西北五十里。当大藤峡口,水涌而迅,势如发弩,因名。嘉靖五年,藤峡以北瑶酋侯胜海居弩滩为乱,指挥潘翰臣诱杀之”。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 庆湖

    即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南四里。即“鉴湖(1)”。

  • 梅鋗城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十五里。《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立诸将为侯王,番君将梅鋗功多,故封十万户侯”。《舆地纪胜》 卷20徽州: 梅鋗城 “在祁门县西十五里。吴芮之将。项羽立诸将为侯王,鋗功多,封十万户

  • 梅岭山

    又名补陀洛迦山。即今浙江舟山市东普陀山。《舆地纪胜》 卷11庆元府: 梅岭山 “在昌国县。四面环海,高丽、日本、新罗、渤海诸国,皆由此取道,守候风信”。《清一统志 ·宁波府》: 补陀洛迦山 “在定海县

  • 黑龙寨

    在今山东蒙阴县东北五十五里。《方舆纪要》卷35蒙阴县: 黑龙寨 “在县东。其旁有杨家寨”。皆昔时凭险拒守处。

  • 管界寨

    ①明置,在今江西贵溪县东南。明置巡司于此。清乾隆时巡司移驻上清镇。②约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部。《方舆纪要》 卷92定海县: 管界寨在 “县西北六十里。宋曰水陆管界巡简寨,在县城内。嘉祐中迁澥浦上,改今名

  • 武父

    春秋时郑地。在今山东东明县西南。《春秋》: 桓公十二年 (前700),“公会郑伯,盟于武父”。即此。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山东省东明县西南。《春秋》桓公十二年(前700年):“公会郑伯,盟于武父。”即

  • 温州府

    明洪武初改温州路置,属浙江布政使司。治所在永嘉县 (今浙江温州市)。辖境当今浙江温州市,永嘉、乐清二县和飞云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清属浙江省。光绪二年 (1876) 据 《烟台条约》 为英国开为商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