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砦
北宋置,属沧州清池县。在今天津市西。政和三年(1113)改名三河砦。《清一统志·天津府二》:三河砦,“按《水经注》:清河东北径穷河邑南,俗谓之三女城。三女砦之名因此”。
北宋置,属沧州清池县。在今天津市西。政和三年(1113)改名三河砦。《清一统志·天津府二》:三河砦,“按《水经注》:清河东北径穷河邑南,俗谓之三女城。三女砦之名因此”。
唐贞观十四年 (640) 改柯盈县置,属播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北。《元和志》 卷30带水县: “因县北有带水为名。” 天宝中移治今遵义市西。咸通以后废。北宋大观二年 (1108) 复置,宣和三年(
北宋置,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南。
即水。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 自汝水别出,东北流经西华、商水二县,至周口市西北入颍水 (今沙河)。元至正年间汝水东出溵水入颍。此后遂成为北汝河下游。
在今湖南澧县东南一里。《舆地纪胜》卷70澧州:竹城,“建炎、绍兴之扰,州尝寄治于仙明湖之南岸,以竹为城,至今人犹以竹城目之”。或说在今湖南岳阳市东。《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刘备城”条下:“又有
五代梁贞明初蜀王建,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东北六十里。《资治通鉴》: 五代梁贞明五年(919),蜀北路行营都招讨、武德节度使王宗播等自散关击岐,“会大雨而还,分兵戍兴元、凤州及威武城”。即此。胡三省注:
即今山西阳城县西北王曲村。《清一统志·泽州府》:王曲堡“在阳城县西”。即今山西省阳城县西北王曲。《大清一统志》泽州府关隘有王曲堡,即此。
在今浙江诸暨市城内。《隋书·地理志》:会稽郡诸暨县“有大农湖”。《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诸暨县:三湖“在城中近郭……或曰:即唐时大农湖也”。
亦作小汶溪。在今云南绥江县东。《明史·地理志》 平夷长官司:“南有马湖江,又南有大汶溪,东有小汶溪,俱流合焉。”
宋废鲁阳五堰,改建为东、西两坝。故址在今江苏高淳县东坝镇。《清一统志·江宁府三》 “五堰”条引明韩邦宪《东坝考》:“太祖初都金陵,以苏浙粮道自东坝入,可避江险。洪武二十五年复浚胥溪河为运道,建石闸起闭
北宋置,属镇戎军熙宁砦。在今宁夏固原县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