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山镇

三山镇

①即今安徽繁昌县东北三十五里三山镇。临江有三峰秀起,称三山矶,为江船避风港。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8:绍兴二年(1132)九月乙丑,“初命沿江岸置烽台以为斥堠”,凡八所,“三山”为其一。《明史·地理志》 繁昌县:“三山矶在东北,滨江。”有三山巡司。

②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司城山。《方舆纪要》卷92余姚县:三山镇“在县东北五十里金山上。以蔡山、金山、破山并峙而名。旧置巡司,洪武二十年移于破山西南,去县六十里,有小城戍守,仍曰三山巡司”。


(1)在安徽省繁昌县北部。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山街,人口3900。因镇南三华山得名。古为江防要地,清代设巡检司。建国初属三山区,1958年建三山公社,1984年置镇。主产稻、小麦、豆类和蔬菜。有化工、拉丝、被单等厂。为沿江圩区蔬菜、水产品集散地。芜铜公路经此。繁昌十景“三山秋月”即此。镇西有渡江战役烈士墓。(2)在福建省福清市东南部、龙高半岛中部。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11.1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山,人口2120。境内有当山、多石山、王井山,故名。1961年由高山公社析出建三山公社,1984年改乡,1990年置镇。产甘薯、花生、稻。养殖蛏、蛎、蛤、紫菜。有纸箱、鞭炮、抽纱、耐火材料等厂。真大公路经此。古迹有明建迎潮塔。(3)在广东省阳东县东南部。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山圩,人口700。因镇区附近有船山、鲤鱼山、浦壳山三山,故名。明、清属乔马都。民国属阳江县二区。1957年设三山乡,1961年置三山公社。1983年改为三山区,1986年复改乡,1994年置镇。地处那龙河下游台地平原区。主产稻、花生,并产甘蔗、柑橘等。滩涂养蚝、虾。有农机修配、五金、木器加工等厂和建筑队。有公路通江城接325国道。


猜你喜欢

  • 河栏沟

    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河栏镇。民国 《辽阳县志》 卷4: 河栏沟 “距城三十里”。

  • 平缅宣慰司

    元至正十五年(1355)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勐卯(今云南瑞丽市西郊)。领原麓川、平缅、镇西、茫施、南甸、柔远、镇康、孟定、木连诸路及威远州、远干州、者乐甸等金齿地,辖境约当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境山

    在今江苏铜山县北。《方舆纪要》 卷29徐州: “境山在州北四十里。相传徐之封境,尽于此山,因名。”

  • 营前镇

    即今江西上犹县西北营前镇。清时有县丞驻此。(1)在福建省长乐市西部、闽江下游南岸。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营前,人口1.2万。原名瀛洲,传明戚继光于此扎营抗倭,故名。1958年设营

  • 蔡湖

    在今安徽全椒县南。《方舆纪要》 卷29全椒县:蔡湖 “在县南十五里。居民多引以溉田。旁有蔡城。《志》 云: 南唐筑城湖侧,蓄水以御周师”。

  • 安仁谷

    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南。《方舆纪要》卷58泾州:安仁谷,“《志》云,在州东南四十里。中有长城寨,宋范仲淹尝遣宋良等控守于此”。

  • 会河堡

    在今河北怀安县(柴沟堡镇)东。《金史·卫绍王纪》:大安三年(1211),蒙古伐金,“千家奴、故沙败绩于会河堡,居庸关失守”。即此。辽、金时筑,在今河北省怀安县东。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蒙古追金人

  • 白地

    即拜的城。今西藏浪卡子北白地。清乾隆《西藏志》:自藏至布鲁克巴路程,“巴子一百里至白地”。集镇名。在安徽省旌德县西南部。白地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2050。因盛产石灰石、高岭土,土地呈微白色,故名。有

  • 四道河

    即今内蒙古多伦县东北羊肠河,为滦河支流。清乾隆《口北三厅志》卷2:四道河在“多伦诺尔东北九十余里,察哈尔正蓝旗与克西克腾交界之境。中产细鳞鱼,极肥美”。

  • 泮山

    即半山。在今云南凤庆县东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顺宁府》: 泮山 “峻峭极险,其下即澜沧、黑惠二江合流之处,土人名曰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