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光县

东光县

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东光县东二十里。东汉为侯国。东魏为勃海郡治。北齐天保七年(556)移治今东光县东南三十里陶店。隋开皇三年(583)又移治后魏废勃海郡城(今东光县)。九年(589)为观州治。大业初属平原郡。唐属沧州。北宋为永静军治。金为观州治。元属景州。清属河间府。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东南部,东南邻山东省。属沧州市。面积701平方千米。人口 34.6 万。辖7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东光镇。西汉置东光县,治今县东找王镇南,属勃海郡。因此地原为东阳侯之封地,遂取“东阳”之意名东光。北魏属渤海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今县东南陶氏故城。隋开皇三年(583年)移今址。唐末为景州治。五代周为定远军治。北宋为永静军治。金初为景州治,大安后为观州治。元属河间路景州。明洪武年间曾废东光县,寻复置,属河间府景州。清属河间府。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属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9年属山东省沧南专区,1950年改属德州专区。1952年属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划归天津市区,同年并入交河、宁津县。1961年复设东光县,属沧州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3年划归沧州市。地处河北平原东南部,西界南运河,地势低平。有宣惠河、沙河、龙王河等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棉花、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特产鸭梨、金丝小枣。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有机械、化肥、建材等工业。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104国道纵贯西部,东寨、东武公路横穿中部。


猜你喜欢

  • 滍水

    一名泜水。即今沙河。汝水支流。源出今河南鲁山县西,东流经叶县北,至舞阳县西北入汝河。《汉书·地理志》 南阳郡鲁阳县: “鲁山,滍水所出,东北至定陵入汝。” 《水经·滍水》: “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

  • 瑞岩弥勒造像

    在今福建福清市东十五里海口镇北瑞岩山前岩上。上有瑞岩寺,北宋宣和四年 (1122)建。元代在寺西垣外利用岩石自然形态,巧妙凿成弥勒造像一尊,高约9米,宽约10米,全像造型比例准确,形神兼备,为石雕精品

  • 卓驮坪

    一作苇驮坪。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舆地纪胜》 卷189金州: “绍兴十六年和好成。割上津县鹘岭关外卓驮平为界。” 民国臧励龢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讹为草驮坪。

  • 春秋周畿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初,甘昭公有宠于惠后”。杜注:“甘昭公, 王子带也,食邑于甘。”《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河南县“有甘城”。《水经·甘水注》:故甘

  • 猪母营

    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南。《方舆纪要》 卷105琼州府乐会县: 猪母营 “在县西南。防守加略、中心等村生熟黎”。《清一统志·琼州府二》: 猪母营“乃纵横峒及定安思河光螺咽喉之所,明初置营防守”。

  • 泥汊河镇

    即今安徽无为县东南二十八里泥汊镇。明置巡司于此。古镇名。又称泥汊口。即今安徽省无为县东南泥汊镇。为滨江要地,明、清置巡检司于此。

  • 小罗县

    元置,属定元府。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南二十里(一说在罗甸县东北)。后废。

  • 脱思麻路

    亦作图沙玛路。元置,属陕西行中书省。治所当在岷州 (今甘肃岷县)。《元史· 地理志》: 脱思麻路辖岷州、铁州、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抚司、礼店文州蒙古汉儿军民元帅府。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县、礼县、文

  • 莆苎营

    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5万州: 莆苎营 “在州西北。防鹧鸪啼等村峒黎,最为襟要”。

  • 安贤镇

    北宋置,属元城县。在今河北大名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