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雍州

东雍州

①北魏初置,治所在南太平郡(神䴥元年改征平郡,后改正平郡,即今山西新绛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闻喜、曲沃、新绛、河津、稷山、绛县、垣曲、万荣等县及河南济源市等地。太和十八年(494)废。东魏天平初复置。北周武成二年(560)改绛州。

②北魏孝昌二年(526)置,治所在华山郡原郑县城(今陕西华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渭南等县市地。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为华州。


(1)北魏太武帝置,治南太平郡(神䴥元年〔428年〕改名征平郡,治今山西新绛县西南柏壁;太和十八年〔494年〕改“征”为“正”,移治今新绛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河津、稷山、新绛、曲沃、侯马、闻喜、绛县、垣曲等市县及河南省济源市西部等地。太和十八年省。东魏天平初复置。北周武成二年(560年)改为绛州。(2)北魏孝昌二年(526年)置,治郑县(今陕西华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华县、韩城、合阳、华阴、大荔等市县。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为华州。


猜你喜欢

  • 唐芦铁路

    由河北唐山至芦台 (今宁河县)。清光绪十二至十三年 (1886—1887) 由唐胥铁路展筑而成,全长45公里。今为京哈线的一段。

  • 东洲镇

    唐置,属海陵县。在今江苏启东市北。五代周显德五年(958)置海门县。

  • 白草沟口

    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灵寿县:白草沟口在“县西北百六十里。北至龙泉关百二十里。正统九年设官兵戍守”。

  • 蒙雷甸

    宋大理置,属永昌府。在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南三十八里芒弄。元属木连路。

  • 杜陵郡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杜陵县(今广东阳西县)。辖境相当今广东阳西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南朝梁置,治杜陵县(今广东阳江市西)。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阳江市一带。隋废。

  • 北岩山

    在今四川涪陵市北(长江北三里),铁柜山南。《舆地纪胜》卷174涪州:北岩“绍圣丁丑,伊川先生来涪,于北岩普净院辟堂传易,阅再岁而成。元符庚辰徙夷陵,会太史黄公自涪移戎,过其堂,因榜曰钩深。嘉定丁丑,范

  • 白莲驿

    明初置,属将乐县。即今福建将乐县西南白莲。

  • 阿雅尔淖尔

    又名额彬格逊淖尔。亦名苇湖。即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南玛纳斯湖。清道光《新疆识略》卷1:阿雅尔淖尔“有二源:东源为洛克伦河、呼图壁河所汇;西源为玛纳斯河、乌兰乌苏河所汇。……淖尔在安集海正北”。

  • 郑家集

    即今安徽天长县南二十五里郑集镇。清嘉庆 《天长县志》 卷2: 县南有郑家集。

  • 挂甲山

    在今山西吉县南。《方舆纪要》 卷41吉州: 挂甲山在 “州南二里。相传尉迟恭尝挂甲于此而名”。隋开皇三年 (583) 在山脚石崖上雕造佛像五区,每区二三龛,龛内多为一佛二菩萨,雕凿手法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