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串场河

串场河

在今江苏长江以北境。南段在启东、海门、通州、如东、如皋等县市境,入运盐河。《清一统志·通州》 载:串场河“在州东北。串吕四、余东、余中、余西及金沙、西亭、石港诸场,出丁堰闸,会于运盐河。一从立发河进口,串丰利、掘港、马塘三场,亦出丁堰闸,会于运盐河。宋咸淳五年,李庭芝为两淮制置使,凿河四十里通运盐河,即此”。北段南承运盐河,北流至东台市东南,经富安场,沿范公堤,西北流,经东台市西,入兴化市东境,北流贯盐城市境,至阜宁县南入射阳河。《方舆纪要》卷23兴化县“海沟河”条下引《泰州志》:“串场河自州东之西溪,引流而东北,经东台场,又北至河垛场,又北至丁溪、草堰二场,西去兴化县百十里,又北至白驹场,西南去县西二十里,又北至刘庄场,又北至盐城县之伍佑、新兴二场,又北过天妃、石、庙湾等口而入海。经流于中十场之间,故谓之串场河。”


在江苏省北部。系滨海平原人工河道。始凿于南宋,明代又经疏浚、改造。因贯穿淮南诸盐场,故名。又称运盐河。从阜宁县向南经盐城、东台等市到海安县。南同通扬运河、北同射阳河相接。长130千米,宽40~70米。为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调节河道和重要的航运河道。


猜你喜欢

  • 东河阳郡

    南朝宋改河阳郡置,属宁州。治所在东河阳县(今云南大理市北五十六里,洱海东岸大成村)。辖境约当今云南洱海东南岸一带。南朝梁末废。东晋成帝析河阳郡西部置西河阳郡,遂改河阳郡为东河阳郡,治东河阳县(今大理市

  • 鸿唐寨

    在今山西文水县南。北汉据河东时所置戍守处。《宋史·太祖纪二》: 乾德五年 (967),“北汉鸿唐寨招收指挥使樊晖以寨来降”。即此。在今山西省文水县南。《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北汉

  • 巴克什营

    即今河北滦平县西南六十里巴克什营镇。清置巴克什行宫。

  • 沙鲁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沙鲁万户。《汉藏史集》(藏文版)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沙鲁(夏鲁)为藏地区(后藏)六个万户之一,其治所在

  • 双桥镇

    ①在今江西寻乌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长宁县:双桥镇“有双桥堡巡司。明初置,属安远县。隆庆以前尝为贼巢,置县后改今属”。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南十里双桥乡。有双桥跨宛溪。清光绪《重修安徽通志》

  • 白岩关

    明置,属黔江县。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六十里白石乡。

  • 蒋州

    ①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改扬州置,因蒋山 (即钟山) 得名。治所在石头城 (在今南京市清凉山)。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市、江宁、溧水、高淳县及安徽芜湖市、当涂、繁昌二县地。大业三年 (607)改为丹

  • 高陂村

    即今广东大埔县南高陂镇。明嘉靖四十一年 (1562) 移乌槎巡司于此。

  • 鲁山郡

    北周改鲁阳郡置,治所在鲁山县(今河南鲁山县)。隋开皇初废。

  • 勐 (猛) 列村

    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东八十里。《方舆纪要》 卷 119 威远御夷州: 猛列村,“ 《滇纪》: 威远之地,东八十里至猛列村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