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贵州桐梓县西北夜郎乡。《明史·刘綎传》: 万历二十八年 (1600) 讨杨应龙叛乱,四川总兵刘綎逾夜郎旧城,直抵娄山关。在今贵州省桐梓县西北夜郎坝。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役,四川总兵刘
唐方镇名。元和十四年 (819) 置,治所在郓州 (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次年号为天平军。唐方镇名。元和十四年(819年)置,治郓州(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次年改天平军。
明洪武三年(1370)改宁夏路置,属甘肃行省。治所即今宁夏银川市。辖境相当今宁夏西北部黄河沿岸地区。五年废。二十六年(1393)改置宁夏卫。清雍正二年(1724)复改为宁夏府,属甘肃省,并置宁夏、宁朔
唐析扶德州置羁縻州,属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境。后废。
①在今福建同安县西。《方舆纪要》卷99同安县:苎溪“在县西三十里。出莲花峰,东南流。县南有小同溪,出南安县南界洪岩山流合焉,又南入海”。明正统元年(1436)置巡司于此。②即今四川万县市之苎溪河(朱溪
清康熙五十七年 (1718) 置,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北。后废。
在今云南祥云县南八里。《方舆纪要》 卷117云南县: 青华山在 “县南八里。下有洞,阔十丈, 山仅培, 洞中甚深, 邃不可穷。 旁有石窍漏光,若天窗然。《滇纪》: 自洱
即交趾。泛指今五岭以南地区。《墨子·节用》:“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阯,北降幽州。”《史记·五帝本纪》:帝颛顼,“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又帝舜“南抚交阯,北发”。《正义》:“阯音止,交州也。”即“交
即盘湖岭。在今江西南丰县南,接福建建宁县界。《清 一统志 ·建昌府二》 “茱萸隘” 条下:“又盘湖隘,在 (广昌) 县东北八十里。”
①在今四川渠县南李渡乡。清同治《渠县志》卷4:李渡场在“县南隔江二十里,为大竹赴省大路”。②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北三十里长江北岸李渡镇。镇以长江津渡为名。清同治《涪州志》卷2:李渡“相传李白曾过此,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