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丹阳郡

丹阳郡

①亦作丹扬郡。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置,治所在宛陵县(今安徽宣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宁镇山南北和浙江天目山以西、新安江中上游南北之地。三国吴移治建邺(今南京市)。西晋分置宣城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初改蒋州为丹阳郡。唐武德三年(620)改为扬州。

②北周改义阳郡置,属丹州。治所在丹阳县(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隋开皇初废。

③唐天宝元年(742)改润州置,治所在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句容、镇江、丹徒、丹阳、金坛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润州。


(1)阳,又作扬或杨。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改鄣郡置。治宛陵县(今安徽宣城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省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和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北地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孙权移治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其后辖境渐小。东汉至南朝陈属扬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于石头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置蒋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曾改蒋州为丹阳郡。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名扬州。(2)东魏天平二年(535年)于项县(今河南省沈丘县)侨置,并侨置秣陵县为治。属北扬州,北齐属信州,北周属陈州。隋开皇初废。(3)北周改义川郡置,治丹阳县(今陕西宜川县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宜川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年)废。义宁元年(617年)复置。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丹州。(4)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润州置。治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润州。


猜你喜欢

  • 栗邑县

    西汉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二十八里。三国魏属冯翊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 废。

  • 漭洲岛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海中漭洲。《清一统志·广州府》 “上川山” 条: “又西有漭洲岛,皆在海中。”

  • 阎浆水

    又称神断水、豪水。即今安徽寿县南陡涧河。《水经· 肥水注》: “肥水又北,右合阎涧水。……洛水出焉。阎浆水注之。”

  • 市汊

    又名新仪镇。即今江西南昌县(莲塘镇)西南市汊街。南宋范成大《揽辔录》:乾道癸已(1173)闰正月“九日宿市汊,缘岸居人,烟火相望,有东郊气象”。明设市汊驿及市汊巡司。

  • 亮州

    唐置羁縻州,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南宋以后废。唐置,治今贵州省锦屏县东南。辖境相当今贵州省锦屏、黎平等县。属黔州都督府。南宋后废。

  • 汶阳县

    ①西汉置,属鲁国。治所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五十四里。西晋属鲁郡。东魏移治今山东泗水县北四里故县。北齐废。②隋开皇四年(584)改鲁县置,属兖州。治所即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开皇十六年(596)改名

  • 良峰山

    在今福建诏安县西。《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诏安县:良峰山在“县西一里,耸拔奇秀,县之主山也”。

  • 信康县

    1932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南康、赣县、信丰三县析置,驻韩坊 (今江西赣县南韩坊)。后迁牛岭 (今江西赣县东南牛岭)、畚岭 (今江西于都县西南畚岭)。1934年3月改名登贤县。旧县名。中央苏区江西省

  • 拓东城

    唐广德二年 (764) 南诏置,为南诏别都、东京、拓东节度驻地。在今云南昆明市。南诏后期称善阐城。即“柘东城”。

  • 刘台庄

    即今河北昌黎县南四十里刘台庄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昌黎县图:南有刘台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