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哈尔里克河
在今新疆霍城县东,为伊犁河支流。清乾隆格瑧额《伊江汇览·水利》:“伊犁惠远城之北为塔尔奇沟,距城九十里,有水二渠,一出于本沟,一出于乌哈尔里克沟,绿营屯田藉资浇灌。”
在今新疆霍城县东,为伊犁河支流。清乾隆格瑧额《伊江汇览·水利》:“伊犁惠远城之北为塔尔奇沟,距城九十里,有水二渠,一出于本沟,一出于乌哈尔里克沟,绿营屯田藉资浇灌。”
即今西藏达孜县驻地德庆。清乾隆《西域同文志》 卷18载: “西番 (藏) 语,得巴,头目之谓; 达克,谓虎; 则,谓峰。山峰如虎也。城后峰上,为头目所居,故名。” 原设达孜宗,1960年与邦堆谿、德庆
西晋置,属范阳国。治所在今河北涿州市东五十里长安城。北魏改名苌乡县。《水经·圣水注》:“《地理风俗记》曰:涿县东五十里有阳乡亭,后分为县,王莽时更名章武,即长乡县也。”古县名。长,一作苌(《魏书·地形
亦名云居山。在今四川安岳县南。《寰宇记》卷87安岳县:灵居山“在县南七里”。《舆地纪胜》卷158普州:灵居山,“《图经》云:与静居山对峙。其上为真相寺,有千佛龛、葛仙洞。草木润秀,向背皆苍岩,为近城游
即石鼻山。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南宋陆游《入蜀记》:“泊石牌峡。石穴中有石如老翁持鱼竿状,略无少异。”
五代晋、周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里城东面南门。五代梁称观化门,晋天福三年(938)改称仁和门。《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建隆元年(960),赵匡胤陈桥兵变,还开封府,“乃整军自仁和门入,秋毫无所犯”。即
宋大理置,属秀山郡。在今越南莱州省北部勐崩。
1933年改红水县置,属甘肃省。治所在大芦塘 (今甘肃景泰县东芦阳镇)。1978年徙治一条山镇 (即今治)。在甘肃省中部北端、腾格里沙漠以南,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东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为邻。属白银市。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民国时,藏有古碑八十余种以魏碑最多,秦汉砖亦有数十万,并有岳武穆行书数方。
①在今河南汝阳县西南。汝水经其下。山有太和谷。北魏置太和城,盖以山名。②即武当山。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水经·沔水注》:武当山“一曰太和山”。《元和志》卷21武当县:武当山“一名太和山,在县南八十里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二十七里。明洪武《无锡县志》:“西:富安乡十七都有张舍。”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无锡县西有“张舍镇。”在山东省平度市西北部。面积129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张舍,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