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镇
①即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明置巡司于此。
②即今甘肃武山县东洛门镇。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3巩昌府宁远县图:东有乐善镇。
(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明于此置巡检司。(2)今镇名。在四川省武胜县东部。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乐善,人口 1510。以乐善堂得名。1949年为乐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5年置镇,普兴乡并入。产油菜籽、蚕茧等。有服装、农机、粮油加工、农具加工等厂。武华公路经此。
①即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村。明置巡司于此。
②即今甘肃武山县东洛门镇。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3巩昌府宁远县图:东有乐善镇。
(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四堡。明于此置巡检司。(2)今镇名。在四川省武胜县东部。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乐善,人口 1510。以乐善堂得名。1949年为乐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5年置镇,普兴乡并入。产油菜籽、蚕茧等。有服装、农机、粮油加工、农具加工等厂。武华公路经此。
即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枷板河东、松花江南岸新甸镇。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6: 宾州厅东北 “一百五里新甸屯。即顺兴福屯,有松花江渡口,通黑龙江呼兰厅路”。(1)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西南部。面积12
即今福建霞浦县南海中西洋岛。《方舆胜览》卷10福州:西洋“在巨海中,莫知畔岸”。万历《福宁州志》沿海图:州南有西洋山。
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北佛昙镇。《方舆纪要》卷99漳浦县“埔尾堡”条:“县东五十余里有佛潭桥堡,砌石为之,雉堞雄壮。后渐废。”
①唐、五代方镇。唐乾宁二年 (895)以岭南东道节度使改名,治所在广州 (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 (除连州、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外) 及海南省。北宋初废。②唐置,属恩州。在今广
西汉置,属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旧口。西晋永嘉后省。隋开皇十八年(598)复置,属齐州。大业初属齐郡。唐属淄州。北宋景德元年(1004)移治济阳城(今邹平县北孙镇),金移治今邹平县。元属济南路
①一作苞山。又名夫椒山,俗称西山。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西山。《文选》卷5左思《吴都赋》:“指包山而为期,集洞庭而淹留。”李善注引王逸曰:“太湖在秣陵东,湖中有包山,山中有如石室,俗谓洞庭。”晋郭璞《江
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英金河北岸大庙镇东公主陵村。清时有汛兵防守。
①东汉安帝刘祜陵。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三十里铺一带。《后汉书·安帝纪》: 延光四年 (125) 四月,“己酉,葬孝安皇帝于恭陵,庙曰恭宗”。李贤注引伏侯 《古今注》 曰: “陵山周二百六十丈
在今广西来宾县东南石牙乡。明、清置界牌镇巡司于此。
即今广西防城港市。清乾隆十二年(1747)移管界巡司于此,属钦州,改为防城巡司。光绪十四年(1888)改为防城县。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防城港市。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移管界巡检司于此,并改为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