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林县

云林县

清光绪十三年(1887)置,属台湾府。治所在林圮埔(今台湾南投县南竹山镇)。据连横《台湾通史》:“云林设县始于建省之时,则为抚垦之计尔。先是光绪十三年,划嘉义以北之地,经营新邑,择治于林圮埔之云林坪,为郑氏部将林圮埔所辟者,故曰云林,以旌其功。”因县治设于林圮埔之云林坪,故名云林县。光绪十九年(1893)移治斗六,即今云林县治。光绪二十一年(1895)被日本侵占,县废。1950年复设云林县。


在台湾省本岛中部西侧,西濒台湾海峡。面积 1290.84 平方千米。人口73.8万。辖1市、5镇、14乡。县治斗六市。郑氏治台时属天兴县(后改天兴州)。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改属诸罗县。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置斗六门巡检司,五十二年改属嘉义县。光绪十三年(1887年)划嘉义东部、彰化南部始设云林县,属台湾府。因县治林杞埔原名云林坪,故名云林县。光绪十九年县治迁斗六。日占初设云林出张所,属台湾县嘉义厅。1896年改属台中县云林支厅。后一再改制。1920年分属台南州斗六、虎尾、北港三郡。1945年光复后郡改区,属台南县。1950年以斗六、虎尾、北港三区置云林县。地处嘉南平原北部,东部斗六、古坑和林内部分为丘陵、山地。浊水溪、北港溪、虎尾溪流经境内。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森林覆盖面积为10%。纵贯铁路、高速公路经此。浊水溪上的西螺大桥和中沙大桥为纵贯铁路和高速公路最长的大桥。农产稻、甘薯、甘蔗、花生、水果等。制糖工业发达。设有云林工业专科学校。古迹有北港朝天宫、振文书院、湖山岩寺、拱范宫等。


猜你喜欢

  • 功饶州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田东县东南右江北岸。北宋属邕州右江道。元废。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东南、右江北岸。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废。

  • 平源镇

    北宋置,属盱眙县。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六十里。

  • 忠正军

    五代方镇名。吴置,治所在寿州 (今安徽寿县)。南唐改为清淮军。后周显德四年 (957) 复名忠正军。北宋初废。五代方镇名。五代吴升寿州置,治寿州(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寿县、长丰等县及淮南市部

  • 黄土岭

    ①在今河北易县西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12易州: 黄土岭 “路达山西广昌县。今置城设兵于此,防御要害”。②在今河北涞源县东南。1939年11月,日军阿部规秀中将亲率一千五百余人,出动数百辆卡车,侵占

  • 凤凰直隶厅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改凤凰营置凤凰厅,嘉庆元年(1796)升为直隶厅,属湖南省。治所即今湖南凤凰县。1913年改凤凰县。

  • 绕角

    春秋郑邑。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左传》:成公六年 (前585),“晋栾书救郑,与楚师遇于绕角”。杜注: “绕角,郑地。”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左传》成公六年(前585年):“晋栾书

  • 归美山

    在今江西定南县西南,接龙南县界。《寰宇记》卷108虔州安远县:归美山“在县西南三百里,高一千四百丈。《南康记》云,山四面险峻, 自然有石城,高数十丈,迥若双阙,其势入云。复有古石室,色如黄金,号曰金室

  • (湧)金泉 在今山西夏县西南。《方舆纪要》卷41夏县: 涌金泉在 “县西南十五里,西入安邑之黑龙潭。相传盐池得此水始凝结”。

  • 卫阳山

    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6开州:卫阳山“以在卫地之阳而名”。

  • ①古代汉族自称为 “夏”,亦称 “诸夏” 或“华夏”,常和 “蛮夷” 对称。《尚书·尧典》: “蛮夷猾夏。” 《史记·五帝本纪》 集解引郑玄曰: “猾夏,侵乱中国也。” 此 “中国” 与 “中原” 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