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州
元至元年二十年(1283)升云安军置,属夔州路。治所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辖境相当今四川云阳县地。明洪武六年(1373)降为云阳县。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云安军置,省云阳县入州。治今重庆市云阳县(九龙嘴)东北云阳镇。属夔州路。明洪武六年(1373年)降为县。
元至元年二十年(1283)升云安军置,属夔州路。治所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辖境相当今四川云阳县地。明洪武六年(1373)降为云阳县。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云安军置,省云阳县入州。治今重庆市云阳县(九龙嘴)东北云阳镇。属夔州路。明洪武六年(1373年)降为县。
金置,属速频 (恤品) 路。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 (伯力) 附近。《金史·地理志上》 恤品路: “北至边界斡可阿怜千户二千里。”
故地在今印度西南沿岸奎隆一带。即《岭外代答》和《诸蕃志》记述之故临国。明费信《星槎胜览》有“大㖵喃国”、“小㖵喃国”,其释文尽本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小啰南”条。《明史·外
即今四川彭州市北白鹿乡。清光绪《彭县志》卷2:白鹿场“旧名河坝场。在西乡梯云里,距县北七十里,西距思文场二十里。乾隆十九年设”。
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白河乡。清时郧阳府同知驻此。
又名苏岭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清一统志·襄阳府一》 引 《襄阳记》: “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 《新唐书·孟浩然传》:
北宋庆历四年 (1044) 置,属仪州。治所在今甘肃崇信县西四十里铜城乡。《宋史·食货志下》: “陕西复采仪州竹尖岭黄铜,置博济监,铸大钱。”
即今江西会昌县南羊角城。《清一统志·赣州府二》:羊角营“在会昌县南一百二十里。即羊角水隘也。南距广东,东距福建,为咽喉要地。明成化十九年,置长沙营羊角水提备所,嘉靖二十一年筑堡,万历四年并长沙营入安远
在今江苏南通市南江中。《方舆纪要》 卷23通州: 褚家沙在 “州南三十里江中。其西北为江阴之青草沙,其西为蒲沙,而褚家沙当其外口,倭贼北犯,易于登涉,亦汛守要处也”。
即居巢县,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北。《史记·项羽本纪》: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
清雍正八年 (1730) 置,属都匀府。治所在来牛寨 (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都江镇)。1913年改为都江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治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东北都江镇。属都匀府。1913年改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