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雾山

云雾山

①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26舒城县:云雾山在“县南四十里。山高耸, 云出必雨”。

②在今湖北蕲春县北。《方舆纪要》卷76蕲州:云雾山在“州北七十里。山高耸尝有云雾”。

③又名云浮山。即今广东云浮市西南五十里大云雾山。《清一统志·罗定州》:云浮山“四时云雾不散,亦名云雾山”。

④在今贵州贵定县西南,与龙里县交界处。苗岭高峰之一。《清一统志·贵阳府》:云雾山“危峰峭壁,惟一径可通,为大、小平伐二司之界”。


(1)在河北省北部丰宁满族自治县城南。常年云雾缭绕,故名。有 1500 米以上高峰12座。主峰海拔 2047 米,顶部平台有山泉。产数十种中草药材。(2)又称大云雾山、云浮山。《大清一统志》:云雾山“四时云雾不散。亦名云浮山”。在广东省西南部,绵延于云浮、新兴、阳春、高州等市县间。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米左右。主峰大田顶(海拔1704米)在信宜市东南,为粤西第一高峰。漠阳江源地,漠阳江、鉴江和西江水系的分水岭。盛产杉木、砂仁和茶等。(3)在贵州省贵定县东部。为苗岭高峰之一,海拔 1806 米。沅江支流清水江源地。富林、矿资源。(4)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北部。海拔 2148 米。顶部浑圆,山坡平缓。为黄土覆盖。有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等植被类型,而以典型草原为主。为良好牧场。已建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昌松郡

    十六国后凉置,属凉州。治所在昌松县(今甘肃武威市东南)。寻改为东张掖郡。北魏复为昌松郡。北周废。十六国后凉置,后属南凉。治昌松县(今甘肃武威市东南汉苍松县南十里)。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武威市及其附近一带

  • 郑县

    ①春秋秦武公十一年 (前687) 灭郑国置,治所即今陕西华县。秦属内史。西汉属京兆尹。三国魏属京兆郡。北魏太平真君元年 (440) 为华山郡治。孝昌二年 (526) 移治今华县西七里,属华山郡。北周移

  • 向家山水

    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建昌县:向家山水“在县(治今艾城)北三十里。流经九溪湾”。清光绪《江西通志》卷60南康府:向家山水“出云门山,北入修水”。

  • 艾河

    即今辽宁东辽河上游部分。明《全辽志》卷1:艾河在“城(开原老城)东北二百五十里。源出那丹府,西流至黑咀(山)与土河会,别名辽海”。

  • 吴章岭

    在今江西星子县北四十五里。宋孔武仲《吴章岭》诗:“庐山北转是吴章,岩草纷纷静有香。”

  • 栾川冶镇

    北宋置,属伊阳县。即今河南栾川县城关镇。熙宁二年 (1069) 改属卢氏县。崇宁三年(1104) 置栾川县于此。金海陵王贞元二年 (1154)废县为栾川镇。

  • 番禺县

    秦始皇三十三年 (前214) 统一南越后置,为南海郡治。治所即今广东广州市。《水经·泿水注》: “姚文式问云,何以为番禺? 答曰: 南海郡昔治在今州城中,与番禺县连接,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坈陵,城倚其上

  • 沙市镇

    北宋置,属永新县。即今江西永新县西北三十五里沙市乡。(1)在江西省永新县西部。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沙市,人口 1310。明宣德年间陈姓自今湖南省攸县徙此定居,初名沙溪,形成集市

  • 鹊山湖

    在今山东济南城北二十里。《寰宇记》卷19历城县: “历水在县东门外十步。按晏谟 《三齐记》 云,历水出历祠下,泉源竞发,与泺水同入鹊山湖。” 《方舆纪要》 卷31历城县: 鹊山湖 “湖北岸有鹊山,因名

  • 八赋岭

    一名八缚岭。有南北二岭,南岭在山西和顺县西九十里,称武山;北岭在和顺县西北八十里,称轑山。《寰宇记》卷44:“辽阳水从平城县西北八赋岭下出, 名八赋水。”《方舆纪要》卷43和顺县:八赋岭“在县西百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