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口
在今广东南海市东平洲镇。《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五斗口巡司“在县南平洲堡,景泰三年置。嘉靖五年,移置于磨石刀”。后又移至佛山镇,寻复移治平州堡,改为平洲巡司。清顺治七年(1650)复名五斗口巡司。
在今广东南海市东平洲镇。《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五斗口巡司“在县南平洲堡,景泰三年置。嘉靖五年,移置于磨石刀”。后又移至佛山镇,寻复移治平州堡,改为平洲巡司。清顺治七年(1650)复名五斗口巡司。
即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星村镇。元至大四年(1311) 于此置将村巡司。明初改置星村巡司。
在今宁夏固原县西。《水经·河水注》:“(高平县)西十里有独阜,阜上有故台,台侧有风伯坛,故世俗呼北阜为风堆。”
本名岐棘山。一名骑立山。即今河南镇平县西北九十里五朵山。《金史·武仙传》:“初,思烈至邓州,承制授宣差总领黄掴三合五朵山一带行元帅府事。”《明史·地理志》 镇平县:“西北有五朵山,产铜。”
1924年置,属热河特别区。驻鲁北(即今内蒙古扎鲁特旗驻地鲁北镇)。1928年属热河省。1934年扎鲁特旗设治于此。1924年由开鲁县析置,治北平镇(今内蒙古扎鲁特旗驻地鲁北镇)。1933年裁撤,并入
十六国西凉都城敦煌 (今甘肃敦煌市)城内的宫殿。《晋书· 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载:“仍于 (敦煌) 南门外临水起堂,名曰靖恭之堂,以议朝政,阅武事。图赞自古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贞女,玄盛亲为序颂,
在今江西全南县东北。清时设巡司于此。
又称鹿野苑石窟群。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平城故城西。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 (471) 建。《魏书·释老传》 载: “高祖践位,显祖移御北苑崇光宫,览习玄籍。建鹿野佛图于苑中之西山,去崇光右十里,岩房禅堂,禅
清康熙三年(1664)升辽阳县置,属奉天府。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1914年复降为县。清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升辽阳县置,治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属奉天府。1913年复降为县。
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北石幢村。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无锡县图:西北有石幢桥(镇)。
在今甘肃两当县东二十里。杜甫《洗兵马》 诗: “复道诸山得银瓮。” 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