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绥铁路
又称平绥铁路。从北京丰台至绥远省会归绥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是由京张铁路继续向西北延伸,1921年修至归绥 (今呼和浩特)。1923年延至包头。全长817.9公里。今称京包线。
旧铁路名。1928年改称平绥铁路,建国后称京包铁路。
又称平绥铁路。从北京丰台至绥远省会归绥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是由京张铁路继续向西北延伸,1921年修至归绥 (今呼和浩特)。1923年延至包头。全长817.9公里。今称京包线。
旧铁路名。1928年改称平绥铁路,建国后称京包铁路。
在今湖北安陆市西北隅。《宋史·奸臣·蔡确传》:“确在安陆,尝游车盖亭,赋诗十章,知汉阳军吴处厚上之,以为皆涉讥讪。”后以此谪居新州。
在今河南新安县西北七十里。《山海经·中山经· 中次三经》: “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 《水经·河水注》: “青要山,今谓之疆山。”
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 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木叛乱后,改西域为新疆。二十七年 (1762) 设伊犁将军 (驻伊犁,今新疆霍城县)。统天山南北广大地区,包括今额尔齐斯河中游,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直至
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黄庭观右。《清一统志 ·衡州府一》: 金简台 “相传神禹藏书处”。
即蓝无里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角亚齐河下游哥打拉夜一带。《明史·外国传七》: “南巫里,在西南海中。永乐三年遣使赍玺书、綵币抚谕其国。六年,郑和复往使。九年,其王遣使贡方物,与急兰丹、加异勒
全称为苏松太兵备道。清乾隆六年(1741)改苏松道置,属江苏省。治所在上海县(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辖苏州、松江二府和太仓州地。二十五年(1760)改为松太道。嘉庆十六年(1811)复旧。1912年
又名投香浦。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三十里石门。《寰宇记》卷157广州南海县:沉香浦“在今县西北二十里石门之内。昔吴隐之清俭,罢郡,见妻箧中有沉香一斤,遂投于此水,后人谓之沉香浦,亦谓之投香浦”。
即今福建晋江。《元和志》 卷29泉州南安县: “晋为晋安县。陈立为南安县,因县南安江取以为名。” 《清一统志·泉州府》: 晋江 “按: 晋江古名南安江。”
①即今广东清新县东北高田镇。清设高田汛。②即今广西阳朔县西南五十里高田乡。民国 《阳朔县志》 卷1: “南上区高田墟,旧名军屯墟。”
村名。在浙江省象山县城南部。属东陈乡。人口920。居姆岭东南,陈姓肇村,故名。产稻、棉花。公路通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