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什谷

什谷

即鄩谷水。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史记·张仪列传》:“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集解》引徐广曰:“一作‘寻’,成皋巩县有寻口。”《正义》引《括地志》:“温泉水即寻,源出洛州巩县西南四十里。”一说“什谷之口”。即指洛口。


又称洛口。在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北。《史记·张仪列传》:张仪说秦惠王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即此。《水经·洛水注》:洛水东北流入于河,“谓之洛汭,即什谷也”。


猜你喜欢

  • 三都汛

    即今广西柳江县西南三都镇。清设巡司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西三都。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巡检司于此。

  • 五弩山

    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南六十里。《水经·胶水注》:“元于钦《齐记》曰:胶水出五弩山,盖胶山之殊名也。”《齐乘》卷2:胶水出“胶州胶西县西南铁橛山也, 北径密州东北卤山, 古名五弩山”。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

  • 栏马关

    北宋以马栏堡置,在今陕西绥德县西十里张家砭乡高石角北,故关遗址尚存。

  • 享堂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五里。因是明朝李英土司坟墓所在地,故名。古代为军事交通要道,素有 “青海门户” 之称。集镇名。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东北部、湟水北岸、享堂峡南口,东临甘肃省。属川口

  • 马湖府

    明洪武四年(1371)改马湖路置,属四川行中书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治所在泥溪长官司(后改屏山县,今四川屏山县。弘治九年改土归流)。辖境相当今四川大凉山以东,沐川以南,金沙江金阳至屏山段以北地区。清

  • 两江

    地区名。(1)元、明时广西称左右二江(即郁江、黔江)流域为两江。两江多瑶、僮(壮)族聚落,称两江溪洞。元置两广两江道宣慰司。(2)清初江南、江西二省合称“两江”。康熙后,江南虽已分江苏、安徽二省,但统

  • 上塘河

    在今浙江杭州市东北部、余杭市东部和海宁市西部。为隋大业六年(610)所开江南运河南段。宋《淳祐临安志》卷10:城外诸河“一由东北上塘,过东仓、新桥,入大运河,至长安闸,入秀州,曰运河”,即上塘河河道。

  • 西月河

    即今青海称多县西北之细曲(一说即扎曲,今称多县东雅砻江上源扎曲)。《新唐书·地理志》鄯州鄯城县:“又渡西月河,二百一十里至多弥国西界。”

  • 永宁驿

    ①明洪武二年(1369)设,在今广西陆川县南。《方舆纪要》卷108陆川县:永宁驿,“《舆程记》: 自永宁而东南, 由回龙、流埇、麻陂、墟洞、尾流、茶六等河,七十二里达广东石城县之三合驿”。②明置,在今

  • 大城潭

    在今湖北黄陂县北。《方舆纪要》卷76黄陂县:大城潭“在县北八十里。县西北境诸水多汇入焉,引流而南入县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