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桥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郑国渠上。《资治通鉴》:东晋咸和四年(329),赵南阳王胤帅众数万自上邽取长安,“军于仲桥”。胡三省注:“郑国渠径仲山,渠上有桥, 谓之仲桥, 在九山之东。”
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古郑国渠上。东晋咸和四年(329年)前赵刘胤攻后赵石生于长安,进军至此(一说为仲桥城,即今陕西礼泉县)。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郑国渠上。《资治通鉴》:东晋咸和四年(329),赵南阳王胤帅众数万自上邽取长安,“军于仲桥”。胡三省注:“郑国渠径仲山,渠上有桥, 谓之仲桥, 在九山之东。”
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古郑国渠上。东晋咸和四年(329年)前赵刘胤攻后赵石生于长安,进军至此(一说为仲桥城,即今陕西礼泉县)。
①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原附牧于杜尔伯特部,牧地在额尔齐斯河沿岸。土尔扈特部西徙后,辉特部即据有土尔扈特牧地 (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之地)。②青海额鲁特之一。在今青海省青海湖东南岸。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春秋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 (前521),“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杜注: “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春秋宋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年):“齐
夏胤甲所都。《山海经·海外东经》郭濮注引《汲郡竹书》:“胤甲即位,居西河。”或认为即相,也就是今河南安阳市。也有人认为应在今山西西南部,或说在古都安邑附近,即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有的学者认为应即今夏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北四十五里苏家庄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宁晋县图:东北有苏家庄集。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置,属巴安府。治所在三坝(今四川理塘县西南格则乡西南)。1913年改为义敦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一作宣统三年〔1911年〕)置。治今四川省理塘县西南热柯乡(三坝)。
唐天宝元年(742)改安固县置,属咸安郡。治所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三十三里安固乡群力村。乾元初属蓬州。贞元元年(785)移治营山歇马馆,宝历元年(825)废入蓬池县, 大中中复置。北宋熙宁五年(1072
在今河北三河市南。《清一统志·顺天府四》:小河桥“在三河县南门外泃河支流上,东通错桥,西达金鸡塘,境接通、蓟,为往来要道。旧为浮桥以渡,明正德十二年改建石桥”。
亦作宁边军。唐天宝十三载 (754) 哥舒翰置,属廓州。在今青海贵德县西黄河北岸。《元和志》 卷39廓州: “宁边军,在积石军西,黄河北。”《清一统志·西宁府》: 靖边军 “在西宁县南故廓州西。《元和
①唐天祐三年 (906) 改磁州置,治所在滏阳县 (今河北磁县)。五代唐复名磁州。②北宋天禧五年 (1021) 以避仁宗讳,改祯州为惠州,治所在归善县 (今广东惠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罗浮山以东的东江
隋建,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隋书·炀帝纪》: 大业元年 (605)三月,“又于皂涧营显仁宫,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之类,以实园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