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休宁县

休宁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海宁县置,属歙州。治所在南当水口山上(今安徽休宁县西三十里渠口乡)。取旧县名休阳、海宁首尾各一字为名。大业三年(607)为新安郡治。唐武德四年(621)仍属歙州。七年(624)移治万岁山(今休宁县东万安镇)。天宝九年(750)移治松萝山之阳(即今休宁县治)。北宋宣和三年(1121)属徽州。元属徽州路。明属徽州府。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属黄山市。面积 2152 平方千米。人口27.4万。辖9镇、24乡。县人民政府驻海阳镇。西汉为歙县地。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析置休阳、犁阳二县。三国吴永安元年(258年)避孙休讳,改休阳为海阳。西晋改海阳为海宁,改犁阳为黎阳,同属新安郡。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废黎阳县入海宁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取休阳、海宁各一字改为今名,属歙州(见《元和郡县志》)。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属徽州。元属徽州路。明、清属徽州府。1914年属芜湖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5年专署迁屯溪。1949年属皖南行署区徽州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56年属芜湖专区,1961年复属徽州专区(1971年改地区)。1987年黄山地区撤销,改为黄山市辖县。地处皖南山区南部。率水发源于六股尖东坡,曲折东流,纳县境东南诸水,到屯溪与横江汇流后称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甘蔗为主。为名茶“屯绿”主产地。林产以松、杉、毛竹为主。土特产有香榧、冬笋、青檀皮、山苍子、猕猴桃等。工业有制茶、电池、五金电器、建材、酿酒、陶瓷等厂。皖赣铁路和慈张公路横贯县境北部。屯开、休婺公路分别南通浙、赣。名胜古迹有齐云山风景区和三槐堂、黄村进士第、戴震墓等。


猜你喜欢

  • 天印山

    即方山。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南。宋《景定建康志》卷17“方山”条引《丹阳记》载:“形如方印,故曰方山,亦名天印山。”见“方山(2)”。

  • 夷播海

    即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哈什湖。《新唐书·地理志》:“又西行千里至碎叶城,水皆北流入碛及入夷播海。”古湖泊名。即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新唐书·地理志》:“又西行千里至碎叶城,水皆北流入碛及入夷播海。”

  • 巩华城

    明嘉靖十九年(1540)建,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二十里沙河镇。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巩华城“南北径二里,东西径二里。门四:南曰拱京,制如午门,北曰展思,东曰镇辽,西曰威漠。行宫在城之中”。又称巩华

  • 黄土关

    ①又称黄土隘、黄土寨。即今福建邵武市西南黄土关。《清一统志 ·邵武府》: 黄土隘 “在邵武县西南一百二十里黄土岭。亦曰黄土关。即古黄土银场也”。②一作黄土岭关。在今河南新县南。《金史·仆散安贞传》:

  • 常州府

    元至正十七年 (1357) 朱元璋改常州路置,属江南行中书省。治所在武进县 (今江苏常州市)。明洪武中直隶京师 (永乐后直隶南京)。辖境相当今江苏常州、无锡、江阴、武进、宜兴等市县地。泰昌初避光宗朱常

  • 阿猴社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阿猴社“离府治二百七十里”。连横《雅言》:“‘阿猴’固番语,犹言‘大竹’。”

  • 盘肩岭

    在今福建光泽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8光泽县: “盘肩岭在县东北百里,东抵江西弋阳县,西抵贵溪县。山高径险,盘曲而登。” 《清 一统志》 作“肩盘岭”。

  • 辅日海

    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史记·大宛列传》: “其水东流注盐泽”。《正义》 引 《括地志》:“蒲昌海一名泑泽,一名盐泽,亦名辅日海,亦名牢兰海,亦名临海,在沙州西南。” 《清一统志·吐鲁番》: 罗布池

  • 榆眉城

    在今陕西千阳县东南。即汉、魏隃麋县治。西晋永嘉六年 (312) 南安赤亭羌姚弋仲东徙榆眉,即此。

  • 海邻县

    南朝宋置,属宋康郡。治所无考,当在今广东阳西或电白县境。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