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余干县

余干县

南朝宋改余汗县置,属鄱阳郡。治所即今江西余干县。隋开皇间属饶州,大业初属鄱阳郡。唐属饶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余干州。明洪武初复为县,属饶州府。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


在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下游,西北濒鄱阳湖。属上饶市。面积 2326 平方千米。人口86.6万。辖7镇、21乡。县人民政府驻玉亭镇。春秋战国属吴、越、楚地。秦置余干县(一说西汉置县),因居余水(今信江)之涯得名,别名干越,治今县东北,属九江郡。西汉作余汗(音干),移治今址,属豫章郡。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改属鄱阳郡。南朝宋复称余干县,齐又改余汗。隋先后属饶州、鄱阳郡,开皇九年(589年)复改余干。唐、宋属饶州。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州,隶饶州路。明初复降为余干县,隶饶州府。《汉书·地理志》豫章郡余汗县注:“应劭曰:汗音干。”《元和郡县志》饶州余干县:“县因余汗之水为名。”1912年属江西省,1914年属浔阳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9年先后属鄱阳、乐平、浮梁专区。1952年属上饶专区,1970年属上饶地区,2000年属上饶市。地处鄱阳湖平原,东南有少量低丘岗地,西北为鄱阳湖区,信江纵贯县境入鄱阳湖。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大豆、油菜籽、芝麻等,为全国商品粮、商品鱼、外贸出口优质米和水禽生产基地县,省芝麻生产重点县。特产银鱼、芡实、白莲等。有沙金、煤、瓷土、石英等矿。工业有采矿、机械、建材、陶瓷、制革、纺织、食品、粮油加工等。有206国道和余株、黄东、南峡、余瑞等公路,信江航道经鄱阳湖入长江。名胜古迹有东山岭、市湖、小石山摩崖石刻、明忠臣庙等。


猜你喜欢

  • 南甸土司

    明正统八年 (1443) 置南甸宣抚司,治所在蛮干 (今云南梁河县东北四里九保街)。清乾隆四十二年 (1777) 迁治永安城 (今梁河县东北六里)。后迁遮岛 (即今梁河县治)。民国废。

  • 王瓜店

    即今山东肥城市西北十五里王瓜店镇,道通东平县。清光绪《肥城县乡土志》卷7:王瓜店“市面兴盛,商贾云集”。

  • 安吉场

    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清史稿·周达武传》:同治初,追击周绍勇义军“至大竹安吉场”。即此。

  • 齐王府

    元置,在今俄罗斯赤塔州东南部额尔古纳河支流乌鲁伦圭河上游北希尔希尔古城。元太祖弟搠只哈撒儿分封于额尔古纳河、根河一带,其后裔于元世祖时封齐王,置王府,遂建宫城。古谢列夫《古蒙古城市》云,今希尔希尔古城

  • 青尖山

    在今浙江仙居县北。《方舆纪要》 卷92仙居县: 青尖山 “在县北十里。万山四合,一峰卓立,亦曰圭峰”。

  • 姚家集

    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姚集乡。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睢宁县西北有 “姚集”。

  • 大渡口镇

    又名锦衣镇。即今四川纳溪县西长江岸大渡口镇。清嘉庆《江安县志》卷1:大渡口“县东五十里佛渡场”。1950年划归纳溪县,为县著名大镇。(1)在安徽省东至县北部、安庆市区对岸。面积100.2平方千米。人口

  • 双穗盐场

    北宋置,属瑞安县。在今浙江瑞安市东北场桥镇埭上村一带。北宋政和中置。在今浙江省瑞安市东北双穗场。清置盐课司于此。

  • 东林书院

    在今江苏无锡市东门苏家弄口。宋杨时讲学处,名黾山书院。元废为僧居,名东林庵。明万历间顾宪成、顾允成兄弟复为书院。天启年间党祸大兴,诏毁天下书院,东林实居其首,诛斥殆尽。崇祯初修复。清末改为东林学堂。

  • 永通渠

    隋仁寿四年(604)改广通渠为永通渠。又名富民渠。起自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引渭水东绝灞河,略循西汉漕渠故道,经临潼、渭南、华县、华阴四县市之北,东至潼关达黄河。见“广通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