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共和县

共和县

1929年析西宁、湟源二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在今青海共和县东南曲沟乡。1943年迁驻恰卜恰(今共和县)。1952年改为共和藏族自治区,1953年复改共和县。


在青海省东部、青海湖之南,东依日月山,东南界黄河。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府。面积1.6万平方千米。人口12.2万,有藏、汉、回、蒙古等族。辖2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恰卜恰镇。1929年由湟源、西宁二县析置共和县。取“五族共和”之意。初治曲沟大庄。1939年县境南部置兴海设治局。1947年省直辖。1952年成立共和藏族自治区。1953年复为县,隶于海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1954年移治恰卜恰。青海南山横跨县境,北部为青海湖湖滨平原,中部为共和—沙珠玉盆地,西南部鄂拉山地区,东南部为黄河谷地。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富水、热能、矿资源。黄河上游大型的龙羊峡水电站建在境内。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牧养绵羊、牦牛、马等。为青海省半细毛羊培育基地,以产“西宁毛”驰名。农产以春小麦、青稞、油菜籽为主。河谷地带盛产蔬菜、瓜果。青海湖盛产裸鲤(无鳞湟鱼)。其他河湖可养殖草鱼、鲤鱼、鲫鱼,龙羊峡库区网箱养殖红鳟鱼闻名。野生动物有马鹿、棕熊、岩羊、石羊、盘羊、旱獭、猞猁、雪鸡、天鹅、斑头雁、黑颈鹤、棕头鸥等。并产冬虫夏草、雪莲、甘草、大黄、黄芪、枸杞、麻黄、沙参、贝母等药材。特产蕨菜、发菜、蘑菇。矿产有大理石、石灰石、沙金、白云母、铜、铁、花岗石等。工业有毛纺、皮革、藏毯、机械修配、建材、电力、制药、肉类联合加工、印刷、采矿(大理石)等。有青藏、青康公路经此。水路设有龙羊峡港至沙沟、曲沟、拉干、库南码头四条航道。名胜有青海湖、日月山、龙羊峡。古迹有旧石器时代托勒台遗址、吐谷浑伏俟城、唐代应龙城、切吉岩画等。


猜你喜欢

  • 吴塔村

    即今江苏常熟市西南吴塔镇。明、清时置巡司于此。

  • 马岭口

    在今河北邢台市西北马岭下。《方舆纪要》卷15邢台县“黄榆关”条下载:“马岭口在马岭下,亦有堡寨,与黄榆关相为犄角。”

  • 东佳城

    亦作东家城、栋嘉城。在今辽宁抚顺市南。明万历十三年(1585)东佳等四城酋长袭击努尔哈赤,即此。又作东家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栋嘉城(《圣武记》)。在今辽宁省抚顺市南。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

  • 新开铁路

    从今河南新乡市西南小冀至开封市。全长86.2公里。日伪为联络陇海、平汉 (今京汉) 两路而筑,1939年动工,次年建成。1947年前后被拆除。

  • 柴桑县

    西汉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县南三十六里荆林街。《方舆纪要》 卷85九江府德化县: 柴桑山 “汉以此名县”。三国吴属江夏郡。东晋为寻阳及江州治。隋开皇中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

  • 双泉州

    唐龙朔元年(661)置,属月支都督府。治所在悉计蜜悉帝城(今阿富汗喀布尔北昆都士东南伊什卡姆希)。8世纪中废。

  • 又作成。西周封国。姬姓。在今山东河南范县东南。一说在汶上县西北二十里。《春秋》: 隐公五年(前718),“秋,卫师入郕”。即此。(1)古国名。又作盛、成。姬姓,西周封国。始封之君为周文王子叔武。在今山

  • 东桃嶂

    在今广东东源县北。《方舆纪要》卷103惠州路河源县:东桃嶂“在县北百里。孤峰高耸”。

  • 兴仁府

    北宋崇宁元年(1102)升曹州置,治所在济阴县(今山东曹县西北六十里旧州城)。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及曹县部分地。金天会八年(1130)复改曹州。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升曹州置,治济阴县(今

  • 茅村镇

    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北二十五里茅村乡。民国 《铜山县志》 附图: 县东北有茅村镇。在江苏省铜山县中部。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6.7万。镇人民政府驻茅村,人口3.6万。1953年属徐州市郊区,1957年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