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息牧河
在今辽宁彰武县东、新民县东北。为辽河支流。《清一统志·锦州府一》: 养息牧河 “在广宁县东北。 亦作杨木河。 源出边外察罕和硕冈, 流二百十里,由彰武台边门西入境,东南流分为五道,流三十里,仍合为一,又东南入辽河”。
在今辽宁彰武县东、新民县东北。为辽河支流。《清一统志·锦州府一》: 养息牧河 “在广宁县东北。 亦作杨木河。 源出边外察罕和硕冈, 流二百十里,由彰武台边门西入境,东南流分为五道,流三十里,仍合为一,又东南入辽河”。
在今湖北鄂城市西北长江南岸。《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徐文盛军贝矶,任约帅水军逆战, 文盛大破之”, 即此。《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贝矶北,庾仲雍谓之沛岸矣”。
在今山东新泰市西北八十里。明、清于此置巡司。
当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洮儿河支流归流河。《明一统志》卷25辽东都司:兀良河“源出沙漠,南流合洮儿河、脑温江入混同江,东流入海”。《方舆纪要》卷18大宁卫:兀良河“在临潢北。《志》云:源出沙漠,东
唐置,属会川卫。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金沙江东岸。《新唐书· 地理志》 会川县: “有泸津关。” 《寰宇记》 卷80 会川县: 泸津关 “关上有石岸高三千丈,四时多瘴气,三四月间发,人冲之死。非此时中,人
①古地区名。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黄河南段之西。汉、唐时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北朝又指今山西吕梁山以西的黄河东西两岸。《尔雅·释地》: “河西曰雝州
古雷水自今湖北黄梅县界东流,经今安徽宿松县流入望江县东南,积而为池,称为雷池。又东南流由雷池口入江。《晋书·庾亮传》: 苏竣叛乱时,庾亮 《报温峤书》 曰: “吾忧西垂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观音寺西。旧有寺,以冈名。清张邦伸《锦里新编》卷16峨眉纪游:三望坡“上有龙升冈,坡下峰回路转,苍翠森列”。
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马邑北。《方舆纪要》卷44马邑县:白杨门“在县北。明初,元兵围大同,李文正出雁门,趣马邑,进至白杨门,败其众,大同围解”。在今山西省朔州市马邑北。《明通鉴》:洪武二年(1369年),
①一名云阳宫。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史记·封禅书》:“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作甘泉宫。”《三辅黄图》引《关辅记》:“在甘泉山,宫以山为名。”《汉书·扬雄传》:“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
①西汉元鼎二年(前115)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北绛溪河北岸。东晋永和中改属蜀郡。南朝宋改为鞞县。齐复为牛鞞县。西魏恭帝二年(555)改为阳安县。②隋大业十二年(616)置,属资阳郡。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