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场
清天津府盐场之一。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南三十二里毕孟乡。雍正年间废。
清天津府盐场之一。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南三十二里毕孟乡。雍正年间废。
旧为阳兴寨。即今山西阳曲县东北阳兴乡。民国设县佐。
金置,属邹平县。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麻姑堂。元升为齐东县。古镇名。金置,治今山东省邹平县西北。蒙古升为齐东县。
即今广东东源县东北蓝口镇。明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惠州府》: “其地为龙川往来孔道,古为石砦,临河险峻。”在广东省东源县东部。面积196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蓝口圩,人口5340。因濒临蓝
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一说另有嵩丘山。晋潘岳 《怀旧赋》: “前瞻太室,傍眺嵩山。”李善注引 《河南郡图经》 曰: “嵩丘在县西南十五里。”
古名大辽水,亦名枸柳河,又名巨流河。在今辽宁省西部。《汉书·地理志》 辽东郡望平:“大辽水出塞外,南至安市(今辽宁海城西北)入海。”玄菟郡高句骊:“辽山,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入大辽水。”《隋书·炀帝纪
在今辽宁盖州市南。《方舆纪要》 卷37盖州卫: 陡松岭 “在城南百里。又南十里为猫儿岭”。
在今浙江象山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92象山县: 锯门洞 “在县东南三十里。置戍于此,曰锯门隘。其外为锯门洋,亦为海中要地”。
即今安徽夥县西南十里西武乡。清道光《夥县志》卷2:四都有古筑。集镇名。在安徽省黟县西部、古筑河北岸。西武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098。原为西通祁门的驿道,宋代曾建西武镇。村以河名。产稻、油菜籽、苎麻
在今河南浚县东古黄河上。《宋史·河渠志三》:政和四年(1114),孟昌龄献议导河大伾,可置永远浮桥,谓:“河流自大伾之东而来,直大伾山西,而止数里,方回南,东转而过,复折北而东,则又直至大伾山之东,亦
在今山西吉县南。《方舆纪要》 卷41吉州: 挂甲山在 “州南二里。相传尉迟恭尝挂甲于此而名”。隋开皇三年 (583) 在山脚石崖上雕造佛像五区,每区二三龛,龛内多为一佛二菩萨,雕凿手法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