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

又称寺沟石窟。在今甘肃西峰市西南五十里复钟山崖壁上。据清乾隆六十年《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及《镇原县志》引自唐碑记载,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509)泾川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分上、中、下三层,南北长120米。最高处距地面十余米。北魏的第165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窟高14米,长21.7米,宽15.7米。造像以大佛为主,伴以胁侍、弥勒、普贤、阿修罗及佛传故事等。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开凿,共有窟龛二百九十五个,现存造像二千一百二十六躯,石刻及墨书题字一百五十余方。是甘肃规模较大的石窟群之一。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寺沟石窟。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千米寺沟川蒲、茹两河交汇处东岸。据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及《镇原县志》引自唐碑记载,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509年)泾州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窟龛开凿在黄砂岩的崖面上,分上中下三层,南北长120米。最高处距地面十余米。编号165窟(俗称“佛洞”),是窟群中最大、保护最好的一窟。高13.2米,深17.9米,宽21.7米,内造七佛,身高8.1米许;十胁侍菩萨,身高3~4米;二交脚菩萨,高5.8米;还有三头四臂天王,乘象普贤菩萨。前壁门上明窗左右有大型高雕佛本生故事《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图》,门外两侧雕有金刚力士和狮子。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开窟造像,现存窟龛295个、塑像 2100 身。石刻及墨书题字150方、碑刻7通。壁画较少,多已残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固留镇

    金置,属平阴县。在今山东肥城市西南。

  • 凹仔墟

    即今广东怀集县东南坳子镇。清宣统年间为怀集县东南界,1911年改为坳子乡。

  • 焦山寨

    在今山西广灵县东北十三里西蕉山村。《方舆纪要》 卷44广灵县: 焦山寨“在县东北十三里焦山村。洪武中筑寨于此”。

  • 义泉镇

    清置,属隰州。在今山西隰县东南二十七里义泉村。

  • 冲布霍尔罕

    在今新疆阿图什市东北。清宣统《新疆图志》卷4:疏勒府布鲁特冲巴噶什辖境中有“冲布霍尔罕”。

  • 释迦文佛塔

    俗称广化寺塔。在今福建莆田市南郊广化寺东侧。《清一统志·兴化府》 载: 灵岩广化寺“在莆田县城南。陈时邑人郑露舍宅建。唐景云初赐名灵岩,柳公权书额。宋太平兴国初改赐今额。寺有十奇”。释迦文佛塔建于南宋

  • 通道县

    北宋崇宁二年 (1103) 改罗蒙县置,属靖州。治所即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北四十七里县溪镇。元属靖州路。明属靖州。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1954 年改设通道侗族自治县。1958年

  • 晒书台 (臺)

    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黉山后。《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晒书台 “在淄川县东北黉山后。郑康成笺注 《诗》 《书》 于此”。

  • 杨家寨

    在今山西河曲县东南十五里杨家寨村。《方舆纪要》卷40河曲县:杨家寨“明初调镇西卫官兵戍守,今革”。

  • 黄州府

    元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改黄州路置,属湖广布政使司。治所在黄冈县 (今湖北黄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北黄州、武穴、麻城三市及黄陂、红安、大悟、罗田、新洲、浠水、蕲春、黄梅等县地。清属湖北省。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