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十二连城

十二连城

①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古城。为隋、唐榆林县及胜州故址。

②在今河南潢川县东三十里。清同治《河南通志》卷52:“后唐朱全忠以军四十万攻淮南, 屯光州,筑城十二,刺史柴再用严守备,城得免。故世传十二连城云。”

③在今陕西潼关县东。《清一统志·同州府二》:十二连城“在潼关厅南禁沟西。旧时每三里设一城,凡设十二城,以防御禁沟之潜越,谓之十二连城。后废”。


(1)即岩城,一说即古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绵延七里,南临黄河,俗称十二连城。(2)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北。明建文元年(1399年),李景隆帅师伐燕所筑。(3)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南。旧时为防御禁沟之潜越,每三里设一城,凡设十二城,谓之十二连城。清乾隆以前废。


猜你喜欢

  • 羌城

    在今山西汾阳县东南三十五里大羌村。《方舆纪要》卷42平遥县:羌城“汉建安中筑此以居羌人”。

  • 飞狐口

    在今河北蔚县东南恒山峡谷口之北口。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的咽喉。《汉书·郦食其传》:郦食其对高帝说:“杜太行之道,距飞狐之口。”即此。飞,又作蜚。即今河北省蔚县东南恒山峡谷口之北口。为河北平原

  • 青要墟

    一作青腰。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北六十六里青腰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兴宁县 (今资兴市) 图: 县东有青要墟。

  • 閤门州

    唐置羁縻州,为吐谷浑州,属凉州都督府。治所当在今青海祁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后废。

  • 栖鸡川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寰宇记》 卷81悉州: “东南至栖鸡川界一百里。” 《清一统志·茂州》:废真州,“ 《旧志》: 废真州在叠溪所西南百里,有栖鸡川。《明统志》 谓汶山西北有栖鸡老翁城,唐时吐蕃所筑,

  • 甲子兰

    即噶玛兰。今台湾东北部宜兰平原。又作葛玛兰、蛤虸难、哈仔难。即今台湾省台湾岛东北部宜兰平原中心地。详“哈仔难”。

  • 晏城

    春秋时齐邑。即今山东齐河县治。《方舆纪要》 卷31齐河县: 晏城,“ 《志》 云: 齐晏婴采邑也”。金置为镇。1973年齐河县迁治于此。集镇名。在浙江省桐乡市区东南部。属南日镇。人口810。相传,春秋

  • 堂邑郡

    西晋永兴元年 (304) 置,属徐州。治所在堂邑县 (今江苏六合县北)。辖境相当今江苏六合县、安徽天长市西部地。东晋安帝时改为秦郡。(1)西晋惠帝时置,治堂邑县(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北)。辖境相当今江苏

  • 巴尔楚克

    即今新疆巴楚县。清乾隆《西域图志》卷18叶尔羌:巴尔楚克,“喀什噶尔达里雅流经其南,西南距叶尔羌城七百五十里”。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此置巴楚州。1913年改置巴楚县。

  • 上下冻州

    元并上、下两冻州置,属龙州万户府。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下冻镇。明属太平府。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1927年废入龙州县。元初分冻州为上冻州、下冻州,元末又以上冻州并入下冻州,改为上下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