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路
元泰定元年 (1324) 改邕州路置,属岭南广西道。治所在宣化县 (今广西南宁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南宁市及邕宁、武鸣等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 改为南宁府。
元泰定元年(1324年)改邕州路置,治宣化县(今广西南宁市)。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及邕宁、武鸣等市县地。明改为府。
元泰定元年 (1324) 改邕州路置,属岭南广西道。治所在宣化县 (今广西南宁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南宁市及邕宁、武鸣等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 改为南宁府。
元泰定元年(1324年)改邕州路置,治宣化县(今广西南宁市)。属湖广行省。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及邕宁、武鸣等市县地。明改为府。
①五代吴乾贞三年(929)改永安镇置,即今湖北咸宁市。南唐保大十二年(954)改置永安县。②五代南唐改永安镇为永安场,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三里。北宋建隆二年(961)南唐改置建宁县。③旧名草鞋街。即今四
在今山东郓城县东。《方舆纪要》 卷33郓城县: 明天启中,“徐鸿儒作乱,聚众 卞家屯,置其家于梁山泊。起兵围魏家庄,遂寇县境,围梁家楼,据为巢穴,去县二十里,遂进陷县城是也”。
即今广西那坡县南一百二十里百南乡。近越南界。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镇边县图:南有百南墟。
在北魏平城宫内,今山西大同市城北。《魏书· 太祖纪》 载: 天兴四年 (401)五月,“起紫极殿、玄武楼、凉风观、石池、鹿苑台”。
又名美阳川、秦王涧。在今山西闻喜县南。《新唐书·刘武周传》: 武德二年 (619),“敬德还浍州,王邀战,破之于美良川”。即此。在今山西省夏县北。《旧唐书·太宗纪上》:唐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
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辽契丹阿保机神册三年(918)建,初名皇都,后改称上京,府名临潢。《辽史·地理志》 上京临潢府:“城高二丈, 不设敌楼, 幅员二十七里。……其北谓之皇城,高三丈,
明永乐十一年 (1413) 分湖广、四川、云南三布政司地置贵州布政司,治所在贵州宣慰司 (今贵阳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清为贵州省。治贵阳府 (今贵阳市)。康熙四年 (1665) 将四川的乌
即今广东廉江市西南安铺镇。清光绪《高州府》卷10石城县:安铺在“县西南九十里。旧名暗铺”。
1932年改宁城设治局置,治所在小城子(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小城子镇)。1940年伪满裁撤,并入喀喇沁中旗和喀喇沁右旗。1946年复置,1948年与喀喇沁中旗合并,设立喀喇沁中旗宁城县联合政府。1949
又作满沟。即今黑龙江肇东市。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 (肇东) 县属满沟,别名甜草冈。为东省铁路西部线之重要驿站。” 1938年迁肇东县于此,改名肇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