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北宋靖康二年 (1127),徽、钦二帝为金兵所虏,赵构即位于南京 (今河南商丘市),是为南宋高宗。绍兴八年 (1138)正式定都临安府 (今浙江杭州市),称行在所。辖境当今淮河—秦岭—大散关—线以南、大渡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祥兴二年 (1279)为元所灭。
北宋靖康二年 (1127),徽、钦二帝为金兵所虏,赵构即位于南京 (今河南商丘市),是为南宋高宗。绍兴八年 (1138)正式定都临安府 (今浙江杭州市),称行在所。辖境当今淮河—秦岭—大散关—线以南、大渡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祥兴二年 (1279)为元所灭。
①在今河南宜阳县西。《资治通鉴》: 南朝陈太建三年 (571),“齐斛律光与周师战于宜阳城下,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②南齐置,在今河南固始县东。《梁书·夏侯详传》: 南齐明帝时,“建安戍为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北石沛镇。民国《全椒县志》卷1:石沛桥街“距城二十里,街长半里许,俱市肆”。
西汉置,属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单县东北。东汉省。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北。属山阳郡。东汉废。
①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南。《方舆纪要》 卷105崖州 “南山” 条: “又南十里曰钓台山,中有试剑峰。又有岩曰大洞天岩,前瞰大海,后环曲港,峭壁在南,小洞附北。岩之西北,复有一岩曰小洞天,岩外临海
即今广东中山市南三乡镇(平岚)。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香山县“墟市”有平岚墟。
明万历二年 (1574) 建,即今青海同仁县北保安乡。清改为保安营。1931年于此置同仁县。后同仁县迁治隆务镇。
在今江西安福县北。《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安福县: 游岭在 “县北四十里。本名牛岭。《旧记》,安福居其阳,袁州居其阴。旧有群牛经此山,遂成小经,北往袁州者多由此道”。
即今云南云龙县北七里诺邓。《清一统志 ·大理府》: 诺邓盐井 “在云龙州东北四十五里。明置盐课大使于此”。
在今广东阳春市东南。《舆地纪胜》 卷98南恩州: 铁坑山 “在阳春县之东。胡铨有诗”。《方舆纪要》 卷101阳春县: 铁坑山 “在县东二十里。高七十余丈,周三十里。山势盘旋,古木森蔽。产铁”。
①在今湖北房县西南,西接竹山县界。清有外委驻防。②在今湖北十堰市北。清属郧县。嘉庆四年(1799),白莲教起义军曾与清军在此激战。清魏源 《圣武记》 卷9: “时朱射斗斩包正洪于茅坪。” 即此。③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