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明河

南明河

①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十里。《清一统志·兖州府一》: 南明河 “源出黑风口诸山泉,西径梁山,又西径奚公山,受薛河支流,又西径白山,入微山湖”。

②在今贵州贵阳市南。《方舆经要》 卷121贵阳府: 南明河 “源出定番州 (今惠水县)界,东北流经青岩下,至 (府城) 南门外,中有芳杜洲,广百步,可以种植。其下流为清水江。《志》 云,清水江在府东北百二十里,与新添卫分界,水甚清洌。两岸峰岩壁立,崎岖难行,乖西、巴乡诸部苗佬倚此为险。景泰三年,南和侯方瑛将兵济此,平其两岸,以为坦途,至今苗僚夺气。又东北入于乌江”。

③源出今贵州长顺县东北,北经贵阳至开阳县为清水江,注于乌江。明郭子章 《黔记》 卷 8:“南明河源出定番州界,东北流经郡城至巴乡,北流合乌江,通思南府,绕城入蜀江。第万石嶙峋,舟楫阻碍。先是巡抚舒应龙、江东之俱议开未果。”


乌江支流清水江的上源。在贵州省中部。源于苗岭中段平顺县与贵阳市花溪区交界的野鸡岩山麓,向东北流经贵阳市花溪区、南明区、乌当区及龙里、开阳两县边界,至龙里两岔河纳独水河后,始称清水江。长215千米,流域面积 6600 平方千米。流经花溪区段又称花溪河,两岸奇峰突兀,风景秀美。


猜你喜欢

  • 零关道

    亦名灵关道、灵山道。西汉武帝时建。自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渡河南,沿小相岭山脉东麓南行,经孙水河西转入安宁河,南至今西昌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西汉武帝开。自今四川省大

  • 武隧津

    西晋、北魏时期易水 (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 流径武遂之俗称。《水经·易水注》: 易水“又东流,南径武遂县南、新城县北……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津北对长城门,谓之汾门”。

  • 内水

    亦称内江。今四川之涪江。《宋书·朱龄石传》:东晋末伐蜀,一军“使赢弱乘高舰十余,由内水向黄虎……谯纵果备内水,使其大将谯道福以重兵戍涪城”。即此。

  • 可汗州

    五代时契丹改妫州置,治所在怀来县(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旧怀来)。辖境相当今河北怀来县地。金废。契丹会同元年(938年)改妫州置,治怀来县(今属河北)。属西京道。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怀来县、北京市延庆县部分地区

  • 朝阳县

    ①西汉置,属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七十二里码头乡。《汉书·地理志》: “应劭曰,在朝水之阳。” 故名。东汉改东朝阳县。南朝宋复为朝阳县,北齐省。②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南刁河南

  • 驿马关

    即今甘肃庆阳县西南九十里驿马镇。《资治通鉴》: 唐兴元元年 (784) 朱泚败走,自泾州 “独与范阳亲兵及宗族、宾客北趣驿马关。宁州刺史夏侯英拒之”。即此。明弘治中置巡司。正德十年 (1515)废。即

  • 头陀寺

    南朝宋建。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上。《舆地纪胜》卷66鄂州:头陀寺“在清远门外,黄鹄山上。宋大明五年建。自南齐王中作寺碑,遂为古今名刹。黄太史诗有:‘头陀全盛时,宫殿梯空级’之句”。

  • 柏肆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廉州。治所在今河北藁城市北三十里。大业初废。义宁初复置,属巨鹿郡。唐武德元年 (618) 属廉州,四年 (621)废。

  • 汉昌郡

    东汉末置,治所在汉昌县(今湖南平江县东南)。三国吴废。

  • 马兰关

    即马兰峪关。在今河北遵化市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