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名玳堰头村。即今浙江衢县北玳堰乡。清嘉庆《西安县志》卷9:城北九十里有大堰村。
北宋置,属东莞县。在今广东珠海市东北唐家镇。《元丰九域志》 卷9: 东莞县有 “桂角、香山崖二银场”。北宋属东莞,在今广东省珠海市东北。
在今云南楚雄市西郊。 《清一统志·楚雄府》: 峨山“在楚雄县西门外。 《通志》: 上有石,形似屏,高八尺,郡之得名以此”。现为峨碌公园。
在今河南卢氏县东。《水经·洛水注》:“洛水又东径高门城南。即 《宋书》 所谓后军外兵庞季明入卢氏进达高门木城者也。” 《清一统志·河南府》 “高门城” 条引 《永宁县志》 谓 “即今县西高门关也”。
五代南汉置,为常乐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三十里石康镇。北宋属廉州。元属廉州路。明属廉州府,成化八年(1472)废入合浦县。古县名。北宋开宝五年(972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石康。属廉州
亦作别牒里。在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河源附近与吉尔吉斯斯坦分界处。清光绪十年(1884)不平等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规定:“自别牒里山豁起,往南顺天山岭,至图永苏约克山豁为止。”
西魏置,为上黄郡治。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一百四十里沙洋镇。隋大业初改名章山县。古县名。西魏置,治今湖北省荆门市北,为上黄郡治。隋大业初改名章山县。
①在今广东潮安县东南。《清一统志·潮州府》: 急水门 “在海阳县南二十里。东通韩江。两山夹峙,中砥大石,水势迅驶奔涌,故名”。②在今海南省文昌县北。《清一统志·琼州府一》 “铺前港” 条下: “石栏港
即少华山。在今陕西华县东南。与华山(太华)峰势相连,而山峰稍低。《山海经·西山经》:太华之山“又西八十里, 曰小华之山”。郭璞注:“即少华山。”(1)古山名。又称少华山。在今陕西省华县东南。与华山(太
在今安徽五河县西五十里,浍河南岸。明置上店巡司。万历中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