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
明洪武初改台州路置,属浙江行省。治所在临海县(今浙江临海市)。辖境相当今浙江临海、台州二市及天台、仙居、宁海、三门、温岭五县地。清属浙江省。1912年废。
(台tāi) 明洪武初改台州路置,治临海县(今浙江临海市)。属浙江布政使司。辖境约当今浙江省临海、台州、温岭、仙居、天台、宁海、象山等市县地。1912年废。
明洪武初改台州路置,属浙江行省。治所在临海县(今浙江临海市)。辖境相当今浙江临海、台州二市及天台、仙居、宁海、三门、温岭五县地。清属浙江省。1912年废。
(台tāi) 明洪武初改台州路置,治临海县(今浙江临海市)。属浙江布政使司。辖境约当今浙江省临海、台州、温岭、仙居、天台、宁海、象山等市县地。1912年废。
①即今浙江青田县南金鸡山。海拔1320米。《清一统志·处州府》:巾子山“在青田县南六十里。卓立如巾,为县境第一高峰”。②在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东北招宝山西。《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巾子山“在定海县东北
明置,属海州卫。在今辽宁盖州市东。明《辽东志》卷2:大片岭关在“(海州)卫东一百一十里”。
①东汉置,属酒泉郡。治所在今甘肃玉门市东南石油沟附近。北魏废。②1929年改同宾县置,属吉林省。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延寿县。取蚂蜒河与长寿山各一字为名。1945年划归松江省。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1)
亦作白翟。春秋时狄人之一部。其初分布在今陕西延长县一带,部分进入今山西西北汾水以西。春秋末期,其后裔鲜虞建立中山国。
在今广西南丹县南大厂镇。清设三厂汛,有把总驻守。
即阳花场。今四川资阳市东北四十里保和镇。清光绪《资州志》卷3:资阳县“杨化场在县四十里”。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于旧老虎城置,在今甘肃景泰县西南。设副总兵镇守。清初设游击,后改设千总。
在今山东荣成市北。《寰宇记》 卷20文登县: “ 《郡国志》 云,不夜城北有海牛岛。无角紫色,足似龟,长丈余,尾若鲇鱼,性捷疾,见人则飞赴水。皮堪弓鞬,脂可燃灯。”
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西的尼亚斯岛。清谢清高 《海录》 有专条记述。
即今青海境内通天河。《方舆纪要》卷64罕东卫:毕力术江“在卫西。宣德九年,罕东别部扎儿加邀劫使者,命刘广等讨之。广使指挥祁贤先以百骑往觇敌,行月余,渡毕力术江,扎儿加惧,诣贤自归,诏宥之。《志》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