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同德县

同德县

1935年析贵德、同仁二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在今青海玛心县东北拉加寺。取同仁、贵德各一字为名。为河南蒙古四旗贸易中心,果洛克番族购粮之孔道,海南番族往来要地。1951年设置同德藏族自治区。1953年复改同德县,移治尕巴松多(今同德县)。


在青海省东部。属海南藏族自治州。面积 6520 平方千米。人口4.9万。辖1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尕巴松多镇。1935年由贵德县析置同德县,治拉加寺。取意为“边民同服中央德化”(1949年后新释为“同心同德”)。1947年由省直辖。1951年改同德县为同德藏族自治区。1953年复为同德县,移治尕巴松多,隶于海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1959年改隶果洛藏族自治州,1962年复归海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黄南山地区向西延伸部分,南部多高山,河谷深切;北部开阔平坦,多滩地,草原辽阔。属大陆性高原气候。经济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牧养牦牛、半细毛羊、马、山羊、藏系羊等。建有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农产青稞、春小麦、马铃薯、蚕豆、荞麦、大麦、油菜籽和蔬菜、瓜果。野生动物有棕熊、猞猁、水獭、麝、白唇鹿、苏门羚、雪鸡、天鹅,并产冬虫夏草、党参、雪莲、贝母、黄芪、枸杞等药材。黑紫羔皮、河曲马为名产。特产蕨麻、蘑菇、发菜、柳花菜。矿产有汞、沙金、朱砂、白钨、石膏、大理石等。工业有电力、采矿、机修、建材、畜产品加工、地毯、粮油加工等。宁果公路经此。古迹有兔儿滩东遗址、斗后宗古城以及石藏寺。


猜你喜欢

  • 甘涧

    在今天津市蓟县盘山东路。清《日下旧闻考》卷116引《盘山志》:“甘涧有三青沟,前为上甘涧,其下隔一小山,东为东甘涧,西为西甘涧。”上甘涧在盘谷寺前。东甘涧有观音庵,西甘涧有净土庵。

  • 幽州镇

    唐方镇名。开元二年 (714) 置,治所在幽州 (今北京城西南)。天宝元年 (742) 改称范阳,为玄宗时边防十节度之一。宝应元年 (762) 复名幽州,兼领卢龙节度使,为河北三镇之一。辖境屡有变动,

  • 泸沽湖

    又称左所海。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城北一百三十八里落水村以东,西北部分属四川盐源县。《明一统志》 卷87永宁府: 泸沽湖 “在府东三十里。周三百里。中有三岛”。《清一统志 ·永北厅》:泸沽湖 “在永宁

  • 故县城

    在今四川新津县东三里五津。为北周时新津县城。《寰宇记》 卷75蜀州新津县: “李膺 《益州记》 云: 皁里江津之所,曰新津市。《周地图记》 云:闵帝元年于此立新津县。”

  • 阜新市

    1945年析阜新县置,属热河省。治所即今辽宁阜新市。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划归辽宁省。在辽宁省西北部,北邻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04万平方千米(市辖区551.9平方千米)。人口193.1万(市

  • 解渎亭

    在今河北安国市东北九里。《水经·滱水注》: 滱水 “历 (安国) 县东,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南,流径解渎亭南。汉顺帝阳嘉元年,封河间孝王子淑于解渎亭为侯国。孙宏即灵帝也”。

  • 又作杜。春秋周地。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前城人败陆浑于社”。即此。古邑名。又作杜。春秋周邑。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前城人败陆浑

  • 皇后城

    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六十二里皇后村。《水经·淯水注》: 鲁阳关水 “历雉衡山西南,径皇后城西。建武元年,世祖遣侍中傅俊持节迎光烈皇后于淯阳,俊发兵三余百人宿卫皇后归京师。盖税舍所在,故城得其名矣”。

  • 青泥渡

    即今江西临川市东南青泥镇。明弘治 《抚州府志》 卷6临川县: “青泥渡东岸有义渡��。” 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2: 临川县东南青泥渡汛。

  • 大荔县

    西晋改临晋县为大荔县,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北魏初复名临晋县。清雍正十三年(1725)复置大荔县,为同州府治。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东部、渭河北岸,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属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