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吴村镇

吴村镇

①清置,属临汾县。即今山西临汾市北二十五里吴村镇。

②即今河北顺平县东北二十里吴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完县图:东北有吴村。


(1)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北部。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吴村,人口 2620。1949年属临汾县五区,1953年设吴村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临汾市、县合并,1984年改镇。产小麦、稻、棉花等。有玻璃制品、造纸、建材等厂。108国道纵贯全境。古迹有东岳庙元代戏台、丹朱墓。(2)在浙江省江山市西北部,西邻江西省。面积36.1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吴村,人口 3700。以姓得名。1950年为吴村乡,1958年后改公社,1983年复为乡,1996年置镇。产稻、柑橘、桃、蜂蜜等。有建材、机械、消防器材、羽毛球等厂。多手工业,素有“百工之乡”之称。边贸颇旺。有公路通市区。(3)在江西省广丰县北部。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吴村,人口 3600。南宋嘉定年间衢州常山县吴姓建村,故名。1950年分属天柱、城厢区,1958年设玉田公社,1968年改名塘边公社。1984年改置吴村乡,2000年改置镇。主产稻。有磷、石灰石、膨润土、珍珠石等矿。有公路接玉广公路。(4)在山东省曲阜市北部。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吴村。人口 4680。相传宋代有孙氏在此定居立村,名孙家庄;后吴氏迁入为村中大户并成为集市,故名吴孙集,后改为吴孙村。简为吴村。1948—1958年为曲阜县第四区(吴村区)。1958年成立吴村公社,1984年设立吴村镇。吴村河、汗马河流经,建有粮船石水库。产甘薯、玉米、花生、水果等。有面粉、机械设备、孔孟家酒、工艺编织、淀粉、保温、砖瓦、化工等厂及建筑业。京沪铁路、104国道经此。古迹有九山顶端宋凤凰城遗址、峪口村宋地道遗址、九仙山明清观音庙碑刻、王林村明安丘王墓群。(5)在河南省辉县市西南部。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吴村,人口 4350。因姓氏得名。1955年设乡,1962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4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煤矿和磷肥、水泥、造纸、纺织等厂。有公路北接辉焦公路。古迹有山阳城遗址、竹林七贤遗址等。


猜你喜欢

  • 新邱铁路

    为京奉铁路支线。自励家窝站 (在今辽宁黑山县附近) 至阜新 (今阜新市) 东北新邱止。全长60公里。专为运煤而设。

  • 州桥

    唐建,北宋改名天汉桥。在今河南开封市。南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即此。《清一统志·开封府二》:天汉桥“在祥符县东南。唐建州桥,宋改名。其西有金梁桥,皆跨汴水上”。又称天

  • 落漠城

    一名萝藦亭、萝摩亭。在今山西太谷县西北。《元和志》 卷13太谷县: “萝藦亭,俗名落漠城,在县西北十九里。”

  • 朝邑县

    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南五泉县置,属武乡郡。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元和志》卷2同州朝邑县: “以北据朝阪,故以为名。” 隋属冯翊郡。唐属同州,乾元三年 (760) 改名河西县。大历五年

  • 鄣日山

    又名奕山。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南三十里。《水经·潍水注》: 密水 “西源出奕山,亦曰鄣日山,山势高峻,隔绝阳曦。晏谟曰,山状鄣日,是有此名”。

  • 舜祠

    在今山东济南城南门。《水经·济水注》:泺水 “出历城县故城西南……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即此。

  • 北路旧土尔扈特右旗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驻牧地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城附近。

  • 新筑镇

    即新住镇。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新筑乡。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北部。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新筑,人口9500。镇以驻地名。西汉元封年间为漕河渡口,后渐迁住户于此名新住,谐音新筑。宋、元时

  • 桃川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九年 (1396) 置,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六十二里桃川镇。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置,治今湖南省江永县西南所城。属永州府。清时废。

  • 写干

    即今江西余干县。《越绝书·记地传》:“大越故界,浙江至就李,南姑末、写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