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和顺县

和顺县

隋开皇十年 (590) 置,属并州。治所即今山西和顺县。《元和志》 卷13和顺县: “因县东北和顺故城为名。” 大业初属太原郡。唐属辽州。北宋熙宁七年 (1074) 省入辽山县,元祐元年 (1086) 复置和顺县,仍属辽州。民国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东邻河北省。属晋中市。面积 2250 平方千米。人口13.6万。辖5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义兴镇。战国韩阏与邑,后属赵。秦为阏与邑,属太原郡。北齐置梁榆县,属乐平郡。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名为和顺县,属太原郡。《读史方舆纪要》:和顺故城“在县治东北,或云石勒时所置,后魏废。隋因以名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属辽州。五代因之。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降和顺为镇,入辽山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仍属辽州。金属辽州,明、清俱不改。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0年分置和东、和西二县。1945年复并为和顺县。1949年属榆次专区。1958年左权县并入和顺县。1960年复为原制,属晋中地区。1999年属晋中市。地处清漳河上游,潇河、东清漳河、西清漳河、松溪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玉米、谷子、马铃薯、豆类、莜麦、小麦、高粱、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铝土、石英、铜、锰、磷、硫黄、水晶石、冰洲石、云母、白云石等。工业有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等。阳涉铁路、207国道、榆邢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云龙山、懿济圣母庙、姑岩栈道等。


猜你喜欢

  • 仙霞关

    南宋置,在今浙江江山市南保安乡南仙霞岭上。《明一统志》卷43:仙霞关“在江山县南一百里,抵福建界, 为入闽咽喉之地, 今置巡检司”。

  • 郪城

    指唐代郪县城。即今四川三台县。杜甫在梓州郪县,写有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弟武判官弟赴成都府》、《九月》 等诗。

  • 马昌镇

    亦作马昌关镇。在今湖北郧县西北汉水北岸。《方舆纪要》卷79郧阳府郧县“马山口”条下:“府西北三十里有马昌关镇。”《清一统志·郧阳府》:马昌镇“在郧县西北二十里”。

  • 介休郡

    北周改定阳郡置,属介州。治所在平昌县(今山西介休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介休市及灵石县地。隋开皇初废,义宁元年(617)复置。唐武德元年(618)改置介州。北周改定阳郡置,治平昌县(今山西介休市)。属介州

  • 刺桐关

    在今云南玉溪市北四十二里。《清一统志·澂江府》: 刺桐关 “在新兴州北四十二里。依山带河,两崖高耸,北扼铁炉关,为全州咽喉”。村名。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部,北与晋宁县交界。属北城镇。人口 2150。

  • 浙江市

    南宋置,在今浙江杭州市南钱塘江北岸。咸淳 《临安志》 卷19 《市》: “浙江市,去 (钱塘)县十一里。”

  • 巴山

    ①又名临川山。即今江西崇仁县西南相山。为崇仁、乐安二县界山。《寰宇记》卷110抚州崇仁县:临川山“在县南六十一里。旧名巴山,天宝六年敕改为临川山”。《明一统志》卷54抚州府:巴山“有栾巴祠,故名。唐改

  • 四楼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契丹》:“以其所居为上京,起楼其间,号西楼;又于其东千里起东楼,北三百里起北楼,南木叶山起南楼,往来射猎四楼之间。”西楼为上京(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或

  • 双鹰国

    今意大利的旧称。亦译作意大里亚、一打辇。清谢清高《海录》:“双鹰国又名一打辇,即澳地利亚,在祋古口之西北,疆域与西洋同。与单鹰国为兄弟。”

  • 毕利河

    亦作毕列河、毕哩河、毕噜河。即今辽宁盖州市东南碧流河。明《辽东志》卷1:毕利河在“(盖州卫)城东南一百八十里”。其源有二:一出布务山;一出猫儿岭。南流经庄河市和瓦房店市之间,至普兰店市东南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