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喀喇沁部

喀喇沁部

内蒙古卓索图盟二部之一。本明朵颜卫,首领为元初功臣、兀良哈部人折里麦的后裔。嘉靖以来,俺答汗弟老把都 (巴雅思哈勒) 统领的蒙古右翼喀喇沁 (明译哈剌嗔) 部从滦河上游向东扩展,朵颜卫大部分被其役属,遂相混合,亦号喀喇沁。一说折里麦七传至和通 (即明朵颜三卫都督花当) 时,始号所部曰喀喇沁。明末,和通六世孙苏布地 (即朵颜三卫都督、都指挥速不的) 偕弟、叔率部归附后金,先后编为三旗,属卓索图盟。天聪九年 (1635)置左、右翼二旗,授苏不地子固噜思齐布为扎萨克领右翼旗,牧地在围场 (今河北围场县) 以东至老哈河上游,当今内蒙古喀喇沁旗、宁城县全境及河北围场县、平泉县、辽宁建平县各一部分; 授苏不地族叔色稜为扎萨克领左翼旗,牧地在大凌河上游 (蒙古名傲木伦),约当今辽宁喀左、凌源、建昌县境。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 又析右翼旗东境置喀喇沁中旗,授苏不地弟万丹伟征曾孙格埒尔为扎萨克领之,牧地在老哈河上游,约当今内蒙古宁城县全境及河北平泉县、辽宁建平县各一部分。


猜你喜欢

  • 东路右翼后旗

    即蒙古车臣汗部右翼后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额热格策金呼都格井一带。

  • 海押立

    一作海牙立。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东南萨尔坎德附近。《元史· 宪宗纪》: 二年(1252),迁 “海都于海押立地”。即此。后为察合台汗国地。又作海牙里。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东南塔尔迪库尔干附近。

  • 普安军

    南宋隆兴二年 (1164) 以孝宗潜邸升剑州置,治所在普安县 (今四川剑阁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梓潼、剑阁二县及江油市东北地。绍熙元年(1190) 升为隆庆府。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改剑州置,治普安

  • 希玄寺

    北魏熙平二年(517)建,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十六里大力山下巩县石窟寺。东西魏、北齐、隋、唐及北宋,相继在此凿窟造像。宋代名十方净土寺。清改名巩县石窟寺。又称十方净土寺。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建,在今

  • 正龙山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清嘉庆《峨眉县志》卷1:正龙山在“县西南五十里”。

  • 定陵郡

    北魏永安中置,属广州。治所在北舞阳县(今河南舞阳县东北四十六里北舞渡镇)。隋开皇初废。北魏永安中置,治北舞阳县(今河南舞阳县北北舞渡)。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舞阳县一带。隋开皇初废。

  • 葫卢水

    在今河北蔚县北。桑干河支流。《方舆纪要》 卷44蔚州: 葫卢水 “在州城北。其水上槽狭,下流阔,因名。其上流即广流之丰水也,下流注于桑干河。或以此为呕彝河”。

  • 腰铺

    ①即今安徽和县西腰埠乡。清光绪 《直隶和州志》 卷4: 腰铺在 “州西三十里”。②即今安徽滁州市南腰铺乡。清光绪 《滁州志》图: 州南有腰铺。

  • 张家边村

    即今广东中山市东北二十四里张家边街道办事处。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香山县图:县东北有张家边。

  • 上口村

    即今山东寿光县东北三十四里上口镇。清嘉庆《寿光县志》有上口村。1983年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