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喀尔喀

喀尔喀

明、清蒙古部名。明代汉文文献译为 “罕哈”,清代译为 “喀尔喀”。明中叶,蒙古达延汗分其地为左、右翼各三万户,喀尔喀为左翼三万户之一,因地在哈剌哈河 (Qalqa) 流域而得名,封其子阿勒楚博罗特、格埒森札共领之。后阿勒楚博罗特子虎喇哈赤率部南迁至辽河流域,其五子分领五部 (五鄂托克,明人称为 “五大营”),为内喀尔喀。五部为翁吉剌特、扎鲁特、巴约特、巴林、乌济业特。明末,翁吉剌特、巴约特、乌济业特三部被并入察哈尔,余众或投明朝,或投后金 (被编入满洲八旗); 扎鲁特、巴林两部归降后金,从征有功,编为内扎萨克蒙古旗,清代属昭乌达盟。格埒森札七子留居故土,分领七鄂托克,分左、右翼,为外喀尔喀。明后期,其势力扩展至杭爱山地区,于是右翼居杭爱山,左翼居土拉河及其以东。格埒森札长子之曾孙、右翼长素巴弟,始号扎萨克图汗; 第三子之曾孙、左翼长衮布,始号土谢图汗; 第五子之孙硕垒居克鲁伦河,始号车臣汗。康熙二十七年 (1688),外喀尔喀三汗所部遭噶尔丹侵掠,皆投归清朝; 三十年,编为外扎萨克蒙古旗三十二个。三十六年,返回漠北。雍正间,从土谢图汗部中分出赛音诺颜部,遂为四部,各设一盟。至乾隆时,外扎萨克喀尔喀蒙古四盟属旗增至八十六个。


猜你喜欢

  • 沧洲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南。《方舆纪要》卷97建阳县“考亭溪”条:“溪中沙汀涌现,如龙舌然,曰龙舌洲,朱子号为沧洲。”

  • 塘坝镇

    即今四川潼南县南塘坝镇。民国 《潼南县志》 卷1: 塘坝场在 “县南六十里”。在重庆市潼南县南部。面积101.5平方千米。人口7.4万。镇人民政府驻塘坝场,人口3700。明末建场,因场区两溪环绕,地势

  • 大凝墟

    亦作大宁墟。即今广西贺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大宁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贺县图:东北有大凝墟。

  • 通沟口

    即今吉林集安市。当鸭绿江北岸,隔江即朝鲜境。原属怀仁县。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于此置辑安县。1965年改为集安县。1988年改为集安市。

  • 石峰堡

    在今甘肃通渭县北六十里华阳山上,四面险绝,沟堑纵横。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回民据此起义。《清一统志·巩昌府二》:石峰堡“今设守备驻此”。在今甘肃省通渭县东北。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四月,回

  • 火占国

    亦作火站。即今塔吉克斯坦苦盏。《明史·西域传》:坤城“奉贡通名天朝者”有火占。

  • 督亢沟

    今河北拒马河支河。自北京市房山区西南,经今河北涿州市、固安、高碑店等地入白沟河。《水经·巨马水注》: 督亢沟水 “上承涞水于涞谷,引之则长津委注,遏之则微川辍流,水德含和,变通在我,东南流径逎县北,又

  • 炮 (礮) 台 (臺) 湾

    在今上海市宝山区东北吴淞口,东临长江口,为长江第一重门户。清时于此设炮台,故名。

  • 鄂敦他拉

    一作鄂端诺尔、火敦脑儿。蒙古语谓星为鄂敦,水滩曰他拉,诺尔意为池,即星宿海。在今青海曲麻莱县东北麻多乡境。《清一统志· 青海厄鲁特》: 黄河源 “名阿尔坦河,流入鄂敦他腊”。

  • 崇明沙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镇海卫。治所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东沙。嘉靖中移治新城内 (今崇明县西北三星镇)。后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属镇海卫。嘉靖中移治新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