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河南临颍县东南四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许州临颍县: 尚书台,“马融讲书之地”。因名。唐显庆初改名讲武台。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吉州置,治所在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吉水、万安间的赣江流域。元贞元年(1295)改名吉安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吉州为路,治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属
真腊的别称。亦译澉浦只。明张燮《东西洋考》卷3始用今译名柬埔寨。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14沾益州:阿幢桥“在州南百八十里,跨交水上。有巡司”。
①唐渤海国置,为鸭渌府治。治所在神鹿县(今朝鲜慈城郡北、鸭绿江南岸土城里; 一说即今吉林临江市)。辖境约当今吉林白山市东南及朝鲜慈城郡一带。辽改为渌州。②指京师所在之州。《南齐书·临川献王映传》:太祖
即今江苏六合县东八百河。《方舆纪要》卷20江宁府六合县:冶浦河“在县东二里。源出牛头山,北通天长,南入滁河”。
唐吐蕃置,当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腊城节度使屯戍于此。《资治通鉴》: 唐贞元五年(789),“韦皋遣其将曹有道将兵与东蛮。两林蛮及吐蕃青海、腊城二节度战于嶲州台登谷”。
即今广西邕宁县南八尺江。《方舆纪要》卷110南宁府宣化县:八尺江在“府东南六十里。其上流自广东钦州界流入境,北流入于郁江”。在入江处有八尺寨巡司。郁江支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源于上思县那琴乡四方岭
古称泫水、源漳水、源泽水、莞谷水,又名丹水。在山西省东南部。源出高平市北丹朱岭。《山海经》:沁水之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即此。《读史方舆纪要》:“丹水上源合上党诸山之水,建瓴而下,每暴雨涨
春秋战国时指今山东半岛的龙口、莱阳等市以东地区。《国语·齐语》:“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