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板镇

大板镇

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驻地。清初以来为巴林右旗驻地。乾隆十九年(1754)迁治今巴林右旗北五十里沙巴尔台苏木。1912年复迁回大板镇。“大板”,蒙古语称“伊和板生”,意为大房子。


(1)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西南部、查干木伦河北岸。旗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5平方千米。人口1.6万。蒙古语称“伊和白兴”,即“大平房”之意,以王府得名,后谐音称大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巴林右旗治所。1949年设大板镇,1958年改公社,1981年改镇。农产玉米、小麦、谷子,畜产牛、马、羊、猪。有电力、酿酒、皮毛、水泥、乳品等厂。集通铁路,303、305国道经此。古迹有清代荟福寺、康熙行宫、巴林右翼旗王府,镇北有烈士陵园。(2)在辽宁省北票市南部。面积155.5平方千米。人口7500。镇人民政府驻金岭寺,人口2510。因早年曾用大板搭桥而得名。1956年设大板乡,1961年改公社,1987年置镇。主产高粱、棉花等,苹果著名。有农机、建材、机械、服装、酿造、制药等厂。锦承铁路经此。(3)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南部。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板,人口960。清康熙年间建普安寺,该村属于为寺院服务的村落,蒙古语称套斯呼音艾勒。后村落增大,又称伊和拜兴,“伊”即“大”,“拜兴”为“板”之谐音,故名。1956年设大板乡,1958年划入国庆公社,1961年析置大板公社,1984年复乡,1996年改镇。主产玉米、高粱等。有地毯、饮料、农具等厂。广奈公路经此。有普安寺遗址和海棠山风景区等名胜古迹。


猜你喜欢

  • 凯口?

    即今贵州都匀市西南凯口镇。 《明史·贵州土司传》: 嘉靖十五年 (1536),“平浪叛苗王骢攻夺凯口��”, 即此。 “凯口” 系布依语音译, 意为狗场。

  • 祊水

    出今山东费县西南大筐崮。元于钦 《齐乘》卷2 “沂水” 条称: “祊出县南关阳川。” 《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祊河 “名祊者,以地为古祊田也。出崮东北流径县南,汇为桃花渊。渊在崖石间,水深多鱼。桃花

  • 过浴山

    在今浙江建德市南。《方舆纪要》卷90寿昌县:过浴山在“县(今寿昌镇)北十八里。下有龙潭”。

  • 环水

    今山东泰安市东梳洗河。《水经·汶水注》:环水 “出泰山南溪,南流历中、下两庙间。其水又屈而东流,又东南径明堂下,世谓此水为石汶”。

  • 蜀坡县

    东魏武定六年 (548) 置,属南谯郡。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境。后废。

  • 双忠祠

    在今广东潮阳市东东山。《清一统志·潮州府》:双忠祠“在潮阳县东山,祀唐张巡、许远,宋文天祥过此,书“沁园春”词于壁。又祠左有大忠祠,祀文天祥”。

  • 黑水河

    ①又名石顶河。在今河北张北县西北。民国 《张北县志》 卷1: 石顶河 “源出花盖淖尔、伊克淖尔等处,由以上各水注入,经过石柱子梁村北及汽车桥大特拉房子西流,入安固里诺尔,长约四十余里。按 《三厅志》,

  • 热水江

    一名温汤泉。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北。《清一统志·柳州府》: 热水江“在象州东北十五里。其源曰温汤泉,在州东三十里热水村。平地涌出,沸如滚汤,下流渐冷,溉田甚广”。

  • 新市镇

    ①唐武德五年 (622) 改新市县置,属九门县。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新城铺。《资治通鉴》: 唐元和五年 (810),“诸军讨王承宗者久无功,白居易上言,以为 ‘河北本不当用兵,今既出师,承璀未尝苦战,已

  • 兴京陵

    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四十里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为清帝先世祖陵。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清顺治十六年(1659)改名永陵。见“清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