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沮水
即青龙河。在今河北东北部。源出辽西丘陵,西南流入河北境,经宽城、青龙二满族自治县,至卢龙、迁安二县南入滦河。《水经·濡水注》:卢水“出(肥如)县东北沮溪,南流,谓之大沮水,……小沮水又南流,与大沮水合而为卢水也”。
即青龙河。在今河北东北部。源出辽西丘陵,西南流入河北境,经宽城、青龙二满族自治县,至卢龙、迁安二县南入滦河。《水经·濡水注》:卢水“出(肥如)县东北沮溪,南流,谓之大沮水,……小沮水又南流,与大沮水合而为卢水也”。
唐置,为巂州治。在今四川西昌市。唐樊绰《云南志》卷1:“至苏祁四十里,至巂州三阜城四十里。”注:“州城在三阜山上。”
①隋开皇初改永安县置,属晋州。治所在白坑城(今山西临汾市东北十三里)。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贞观十七年(643)废。②唐上元元年(760)改隰城县置,为汾州治。治所即今山西汾阳县。明洪武
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洪湖市东北。三国吴废。西晋太康元年(280)复置。南朝宋属巴陵郡。西魏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省洪湖市东北。属南郡。三国吴废。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仍属南郡。西
即今江苏灌云市北板浦镇。明万历 《淮安府志》 卷3海州: 板浦场盐课司 “去治东南门十里”。
唐景龙四年(710)置,在伊州(今新疆哈密市)。后移治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旧唐书·地理志》:“伊吾军,开元中置,在伊州西北五百里甘露川,管镇兵三千人,马三百匹,在北庭府东南七百里。”
在今山东陵县东南。《新唐书·李师古传》:“棣州有蛤盐池,岁产盐数十万斛。……蛤为纳所据以专利……纳乃筑垒德州南,跨河以守蛤
元置,即今江西万安县北百嘉乡。
明正统七年 (1442) 筑,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即今宁夏灵武县东北清水营。《方舆纪要》 卷62灵州守御千户所: 清水营 “在所东八十里。……《五边考》: 套寇犯灵州,必由清水营入。清水营者,灵州之咽喉
在今湖南绥宁县东。《方舆纪要》 卷82绥宁县: 蓝溪山 “崇峦叠岭,草木荫翳,涧水萦纡,为蛮瑶出没之所”。
即今福建厦门市西北高浦。明属同安县,置高浦巡司于此。万历九年 (1581) 移至白礁,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