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洪山

大洪山

一名溳山。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一百二十里,接钟祥市及京山县界。《水经·溳水注》:溳水出大洪山,“山在随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盘基所跨,广圆一百余里,峰曰悬钩,处平原众阜之中,为诸岭之秀。山下有石门,夹鄣层峻,岩高皆数百仞”。


又称涢山、洪山。在湖北省中部偏北、汉水及其支流涢水间。《读史方舆纪要》:“山高险,四面陡绝,上有田畴,中襟大湖,一名大湖山。”大洪山或以山中有大湖而名。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军攻洪山,宋将张顺等击破之,即此。西北—东南走向。褶皱断块山。主要由古老沉积岩构成,久经侵蚀,地形破碎。一般海拔500米左右,同名主峰在随州市西南部,海拔1055米。为省重要林区。名胜古迹有白龙池、三眼泉、娥皇洞、宝珠峰、柳门口四叠瀑布等。与屈家岭文化遗址、擂鼓墩曾侯乙墓、明显陵等景点组成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猜你喜欢

  • 姜岭

    在今湖南醴陵市北二里。《清一统志·长沙府一》: 姜岭 “相传有姜士会者居此。俗讹为姜维岭。数峰屏峙如障”。

  • 五河市

    1949年1月由五河县城区析置,属江淮解放区。治所即今安徽五河县。旋裁撤,并入五河县。

  • 五山镇

    一名谢村镇。即今广西来宾县南五山乡。明设守备驻守。《方舆纪要》卷108贵县:五山镇,“《志》云:五山之地,周数百里,界宾州、迁江、武宣、来宾间。山深林密,八砦余孽往往逋逃于此。万历中,浸淫为患。二十二

  • 和县

    1912年改和州置,属安徽安庆道。治所即今安徽和县。1928年直属安徽省。在安徽省东部。属巢湖市。面积 1412 平方千米。人口65.1万。辖13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历阳镇。和县古称历阳,因“县南有

  • 天门下溪水

    即今山东泰安市西渿河。《水经·汶水注》:天门下溪水“出泰山天门下谷东流。古者帝王升封,咸憩此水。水上往往有石窍存焉,盖古设舍所跨处也”。《水经注疏》:“会贞按:此水在北汶之东。《水道提纲》谓北汶亦曰渿

  • 东胜厅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鄂尔多斯左翼中旗等地置,属山西省。治所在今内蒙古东胜市附近之羊场壕。1912年改为东胜县。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寄治包头镇。属山

  • 梵音洞

    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最东端。清许琰 《普陀纪胜》: “梵音洞山在正东境,面大洋……此山名青鼓磊,至洞口峭壁危峻,石色青黝,高三四十丈,徒劈两岩如门洞然,深广百余丈。海潮入洞激荡有声,如龙虎啸吼,

  • 定县

    ①西汉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东北。武帝元朔四年 (前125),封齐孝王子越于此,称定敷侯。东汉省。②1913年改定州置,属直隶保定道。治所即今河北定州市。1928年直属河北省。1986年改设

  • 皇路礁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位于弹丸礁西南约25海里。低潮露出,为一长约1海里的完整环礁。东南部有海拔0.6—1.2米之圆形珊瑚礁块。中国渔民向称五百二。1935年公布名称为无劳柴乐礁。1947年改名皇路礁

  • 罗川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阳周县置,属宁州。治所即今甘肃正宁县 (山河镇) 西南罗川乡 (旧正宁)。《元和志》 卷3真宁县: 罗川县 “因县南罗(川) 水为名”。大业初属北地郡。唐属宁州。天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