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金得胜陀颂碑

大金得胜陀颂碑

在今吉林扶余县北一百六十里徐家店石碑崴子屯东三里土岗上。建于金大正二十五年(1185)。碑通高3.20米,正面和背面分别用汉字和女真文字记载了女真反辽斗争胜利的史实。清道光年间编写的《吉林外记》首录碑文,后《吉林通志》、 《满洲金石志》均有著录。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吉林省扶余县东北部徐家店乡石碑崴子屯的岗阜上。辽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阿骨打会诸路精兵,在此誓师伐辽,谓“若大事克成,复会于此,当酹而名之”。后果大败辽军。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世宗享临太祖誓师之地立碑纪事。碑青石雕成,龙首龟趺,通高3.20米。碑首雕有四条盘龙,碑额刻有“大金得胜陀颂”,正面刻汉字30行,背面刻女真大字32行,记述金太祖阿骨打誓师伐辽经历。为研究金、辽历史与女真文字的重要资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岳州路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岳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巴陵县 (今湖南岳阳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岳阳、华容、临湘、平江等市县地。明初改为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岳州置,治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市)

  • 十岭山

    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东南、山西右玉县西北。《魏书·太宗纪》:北魏拓跋嗣永兴五年(413)出巡,“东逾十岭山, 田于善无川”,即此。

  • 白石山镇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北白山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庐江县:白石山镇在“县北六十里”。在吉林省蛟河市东南部。面积573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白石山,人口2.5万。曾称张连站、白石砬子等。四周

  • 白庙儿山

    又称白山。在今河北沽源县南。《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白庙儿山“在卫东北境,边人谓之三间房,又名插汉根儿, 乃蓟宣通路,滦河经其北”。

  • 盆亭镇

    即今福建浦城县西北盘亭乡。明置巡司于此。清雍正十年 (1732) 移于九牧镇。

  • 双顶山

    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北乍山乡东双顶山村。《方舆纪要》卷92慈溪县:双顶山在“县西南七里。两峰并峙,屹立平野”。

  • 马仁山

    旧名马人山。唐贞元初改今名。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南三十里,接南陵及铜陵县界。《舆地纪胜》卷18太平州:马人山“山殊秀异。《旧经》云:山石类人马状。唐德宗时,山南有石马妖鸣,遂命去其首。唐宰相陈商旧隐此,今

  • 猪嘴镇

    金置,属河干县。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北四十里。后废。

  • 杨家集

    ①即今山东郯城县西南四十四里杨集乡。清乾隆《郯城县志》有杨家集。②即今河南上蔡县东杨集镇。清康熙《上蔡县志》卷2《集镇》:“杨家集,在城东八十里。”③在今河南虞城县东。清咸丰三年(1853)捻军千余人

  • 山角站

    元置,属全州路。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五十里湘江岸。明置驿。清置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