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騩山

大騩山

一名具茨山。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国语·郑语》: 史伯谓郑桓公云,“主芣騩而食溱、洧”。注:“芣、騩, 山名。”騩即大騩山。《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又东三十里, 曰大騩之山。”《汉书·地理志》 密县:“有大騩山,潩水所出。”


即“大隗山”。


猜你喜欢

  • 栋铜山

    在今广西上思县东。《方舆纪要》 卷110上思州: 栋铜山 “在州东。有三百谷口”。

  • 牛王堌

    一名牛戍驿。在今河南夏邑县西北二十二里。民国初置县佐于此。

  • 定淮门

    明南京城门名。在清凉门西北。因面临秦淮河而得名。即今江苏南京城西北定淮门。20世纪50年代城门被拆除。

  • 博山市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博山县城郊析置,治博山 (今山东淄博市西南博山区)。1950年5月撤销,并入博山县。旧市名。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由博山县析置,治博山(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1950年撤销

  • 壬水

    即今陕西紫阳,四川城口、万源等县市境之任河。《元丰九城志》卷1:金州石泉县有壬水。

  • 南陵县

    ①西汉文帝七年 (前173) 置,属京兆尹。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太康村。因其地有文帝刘恒之母薄太后的南陵,故名。东汉元始四年 (前4) 废。②西晋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锦川附近。南齐以后废

  • 余东场

    即今江苏海门市东北四十六里余东镇。产海盐。清时设盐课大使于此。民国时以余东、余西两场并为余中场。

  • 兴安总省

    1943年由兴安东、西、南、北四省合并设置,驻王爷庙(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废。

  • 嵯峨山

    ①又名嵯峨寨。在今安徽太湖县东南。《寰宇记》 卷125太湖县: “嵯峨山在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安庆府一》: 嵯峨山 “在太湖县南……《县志》: 在县南四十里。嶙峋多石”。②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

  • 五溪

    古辰州境五条水的总名。《水经·沅水注》:“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夹溪悉是蛮左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后汉书·马援传》 章怀太子注引郦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