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陕西平利县西北五十里女娲山。《资治通鉴》:东晋永和十年(354),“秦丞相(苻)雄帅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破之,勋退屯女娲堡”。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资治通鉴》:东晋永和十年(354年),桓温北
1946年8月革命根据地由河南卢氏、灵宝和陕西雒南三县析置,治所在木桐沟(今河南卢氏县西北木桐)。由三县各取首字为名。1947年5月撤销。旧县名。豫西解放区设。1946年由河南省卢氏、灵宝和陕西省雒南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方舆纪要》卷77随州:圣水河“在州西八十三里。……合于涢水”。
元置。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北。后废。
唐贞观七年 (633) 改池阳县置,属泰州。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十二年 (638) 废。
在今江西乐平市北。《方舆纪要》 卷85乐平县: 炼铜山 “在县北六十里。唐置场冶铜山下,以供永平岁铸。后开凿无度,山倾,其水发为河”。古山名。在今江西省乐平县北。产铜,唐时曾置冶场炼铜于此,故名。
①在今山西汾阳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42汾州府:石室山“山多岩窟,可居”。②即烂柯山。在今浙江衢州市南二十里。《寰宇记》卷97西安县:石室山“一名石桥山”。《方舆纪要》卷93衢州府:烂柯山“府南二
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镇)北套白山。《清一统志·巴林》:巴林“右翼驻托钵山,在古北口东北七百二十里”。张穆《蒙古游牧记》、《清史稿》均作“托盔山”。
①1913年改城口厅置,属四川东川道。治所即今四川城口县。1928年直属四川省。②1933年9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治大竹河(今四川万源市东北大竹镇)。1935年初迁治洪口(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洪口镇)。旋
①北魏置,属新兴郡。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境,永安中属永安郡。北齐武成帝时移治今山西定襄县。北周属雁门郡。隋开皇十年(590)废。②隋开皇十年(590)改石城县置,属代州。治所在今山西原平市北三十五里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