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姥山

太姥山

即今福建霞浦县西北太姥山。南宋《淳熙三山志》卷35长溪县:太姥山“旧名才山。《力牧录》云,容成先生尝栖之,今中峰下有石井、石鼎、石臼存。王烈《蟠桃记》:尧时有老母以蓝练为业,家于路旁,往来者不吝给之。有道士尝就术浆母饮以醪,道士奇之,乃授以九转丹砂之法,服之,七月七日乘九色龙而仙,因相传呼为大母。山下有龙墩,今乌桕叶落溪中,色皆秀碧,俗云仙母归,即取水以染其色。汉武帝命东方朔授天下名山,文乃改母为姥。山凡有三十六奇”。


(1)原名太母山,又名才山。《舆地纪胜》:“尧时有老母,以蓝染为业,后得九转丹砂法,乘九色龙而仙。汉武时名曰太姥山。”在福建省东北部沿海,蜿蜒于福鼎、柘荣、福安三市县境。北接雁荡山,南抵三沙湾,由覆鼎峰、目海尖、叠石山等组成,长约50千米。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为断块山。岩石以凝灰岩、流纹岩和花岗岩为主。平均海拔 500~700米,柘荣县城东的东山顶海拔 1479 米,为最高峰。主峰覆鼎峰(在福鼎市南),海拔917米。风景奇秀,以“峰、石、洞、雾”四绝称雄,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部分。盛产杜鹃和竹,有鹰头龟、四脚鱼等珍稀动物。(2) 即“太武山”。

太姥山风光


猜你喜欢

  • 又作桧或会。西周封国,妘姓。在今河南新密市东七十里古城角寨村。《国语·郑语》: 史伯曰,“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又说: “妘姓邬、郐、路、偪阳。” 平王时郑武公灭郐而并其地。《左传》: 僖公三十

  • 柳滩驿

    在今安徽淮南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21怀远县: 柳滩驿 “在县南七十里,为南达寿州之中道”。

  • 南亭

    ①在今浙江湖州市城区南。《宋书·孔觊传》: “吴喜军至义乡,伪辅国将军、车骑司马孔璪屯吴兴南亭。” 即此。②唐代通海城路上的要站。即今云南建水县。在今浙江省温州市附近。谢灵运有《游南亭》诗。

  • 青云 (雲) 峰

    在今广东仁化县北。《方舆纪要》卷102仁化县: 青云峰在 “县北五十里。高耸凌云,一水萦回,四山环拱”。

  • 昭德郡

    唐天宝五载 (746) 析临翼郡翼置,治所在真符县 (今四川茂县西北)。乾元元年 (758) 改为真州。

  • 三曲滩

    在今江西吉水县西北十五里。明尝移白沙巡司于此。

  • 福建路

    北宋雍熙二年 (985) 改两浙西、南路置,治所在福州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置福建行中书省。北宋雍熙二年(985年)改两浙西、南路置,治福州(今福建福州市

  • 广佑寺

    原名清安寺。在今辽宁辽阳市白塔公园处。《清一统志·奉天府》:广佑寺“在辽阳州西门外。有白塔,俗呼白塔寺。本朝天聪九年敕修。康熙二十一年四月驾幸寺,赐袈裟,有御制广佑寺诗。寺周可二三里,门对千山,亦州之

  • 呢玛厅

    亦作呢玛口厅。清宣统元年 (1909) 置,属吉林省。治所在呢玛河口 (今黑龙江省虎林县东北虎头镇)。因河得名。二年改名虎林厅。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治今黑龙江省虎林市。二年改名虎林厅。

  • 聚落所

    明嘉靖二年 (1523) 置,属大同后卫。即今山西大同县 (西坪镇) 北聚乐堡乡。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