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桥
一作渿河桥。在今山东泰安市西一里渿河上。顾炎武 《山东考古录》 “辨渿河” 条: “岳之西南,有水出谷中,为西溪。自大峪口至州城之西,而南流入于泮,曰渿河。其水在高里山之左,有桥跨之曰渿河桥。世传人死魂不得过,而曰奈何。”
一作渿河桥。在今山东泰安市西一里渿河上。顾炎武 《山东考古录》 “辨渿河” 条: “岳之西南,有水出谷中,为西溪。自大峪口至州城之西,而南流入于泮,曰渿河。其水在高里山之左,有桥跨之曰渿河桥。世传人死魂不得过,而曰奈何。”
即今安徽芜湖市东北裕溪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战国魏邑,后入泰。即今河南叶县。因在昆水之北而得名。《史记·苏秦传》: 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陈、汝南、许、郾、昆阳”。又 《魏世家》: 信陵君谓安釐王曰,“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即
①在今山西怀仁县东南十五里上海子村与下海子村附近。《方舆纪要》 卷44怀仁县: 海子在“县东十五里。周三十里。其西北有泉源不可测,居民资以灌溉”。清代称镇子海,水渐涸,皆为禾黍之地。②即今四川西昌市东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北。《北齐书·薛修义传》:“武帝之入关也,高祖奉迎临潼关,以修义为关右行台,自龙门济河。西魏北华州刺史薛崇礼屯杨氏壁,修义以书招之,崇礼率万余人降。”西魏尝于此置南汾州。在今陕西省韩城
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四十里。唐杜甫 《青阳峡》 诗云: “塞外苦厌山,南行道弥恶。……昨忆逾陇坂,高秋视吴越。”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所作《青阳峡诗》即言此峡景色。
1912年改南澳厅置,后属广东潮循道。治所即今广东南澳县东北深澳镇。1920年直属广东省。1947年移治隆澳 (今南澳县治后宅镇)。在广东省东部海面。属汕头市。由23个岛屿组成,面积106平方千米。人
在今湖南慈利县西三里溇、澧合流处。清初,慈利县曾寄治于此。
隋开皇五年(585)改在肆州置,治所在广武县(十八年改雁门县,即今山西代县)。大业三年(607)改为雁门郡。唐武德元年(618)复置代州。天宝初又改雁门郡,乾元元年(758)复为代州。辖境相当今山西代
明置,在今贵州清镇市西八里。《方舆纪要》 卷123威清卫: 的澄关 “临的澄河上,因名。路出滇南”。
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十六国春秋辑补》卷91南凉录:秃发傉檀弘昌四年(405),秦姚兴以凉州授傉檀,“傉檀率步骑三万,次于五涧,遂入姑臧”。《水经注》卷40:清涧水“俗亦谓之五涧水也,出姑臧城东,西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