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姑臧县

姑臧县

西汉元狩二年 (前121) 置,为武威郡治。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元和志》 卷40姑臧县:“因姑臧山为名。亦言故匈奴盖臧城,后人音讹为‘姑臧’ 焉。” 三国魏黄初中移凉州治此。十六国时,为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国都。北魏改林中县,西魏复名姑臧县。唐为凉州和河西节度使治所。安史之乱后地入吐蕃,县废。


古县名。西汉以匈奴休屠王地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因姑藏山为名。一说本匈奴盖臧城,音讹为“姑藏”。相传其地龙形,故又名卧龙城。地处河西走廊冲要,两汉为武威郡治,三国魏后又为凉州治,十六国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曾建都于此,唐为凉州及河西节度使治。广德二年(764年)地入吐蕃,遂废。


猜你喜欢

  • 文选楼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南。《清一统志·扬州府二》:文选楼,“相传梁昭明太子撰《文选》于此;一云隋曹宪以《文选》教授生徒所居,号文选巷,楼以是得名”。清阮元居此巷,因构楼曰“文选”,用以藏书。②在今湖北襄樊

  • 窑头河

    在今江苏阜宁县西南。《清一统志·淮安府一》: 窑头河 “上通苏家咀,下至凤谷村,由渔滨河入马家荡归射阳湖达海。本朝乾隆五年浚”。

  • 梁衕市

    即今浙江余姚市南三十四里梁弄镇。《清史稿·地理志》: 余姚县有梁衕汛。1948年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四明县。

  • 孟克锡里卡伦

    清雍正五年 (1727) 设,在今内蒙古陈巴尔虎旗西北。

  • 二甲镇

    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东南二十七里二甲镇。当串场河南岸。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今南通市)东南有“二甲”。在江苏省通州市东南部。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8.9万。镇人民政府驻二甲,人口9000。

  • 慈利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慈利县置,属澧州路。治所在今湖南慈利县北。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慈利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慈利县为州,治今湖南省慈利县北。属澧州路。辖今湖南省慈利县地。明洪

  • ①一作“耿”。商代国都。《世本》:“祖乙迁于耿。”《史记·殷本纪》 作“邢”。其地主要有三说:(1)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南。《帝王世纪》:“殷祖乙徙耿,为河所毁,今河东皮氏耿乡是也。”(2)在邢丘(今河南

  • 狄道

    战国秦邑。即今甘肃临洮县。因在狄人所居地置,因名。后置为狄道县。秦置,治今甘肃省临洮县。为陇西郡治。《汉书·高后纪》:高后七年(前181年),“匈奴寇狄道,略二千余人”,即此。东汉改为狄道县。

  • 化峪河汛

    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北化峪河西岸。民国《湖北通志》卷36竹山县:化峪河“《光绪舆地记》:在城东六十里。驻外委”。

  • 保安岩

    在今浙江淳安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0淳安县: 保安岩“在县东北六十里。五季末里人多避乱于此,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