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姚安县

姚安县

1913年废姚州改置,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即今云南姚安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


在云南省中部、金沙江上游,蜻蛉河从县境中部流过。属楚雄彝族自治州。面积1803平方千米。人口20.3万。辖3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栋川镇。县名据传:东晋太宁二年(324年),李骧侵越嶲,宁州刺史王逊,遣将军姚岳击之。岳与骧兵战于堂琅,追至沪水,骧兵大败。岳不穷追而归,故以此地为姚之所安也。因而得名。汉始置弄栋县,治今县北,属益州郡。因其地多长弄栋木得名。蜀、汉、晋因之。唐武德四年(621年)其地民多姚姓,因置姚州。并置姚城县,治今县北归城村。姚州都督府治此。天宝后地入吐蕃。唐南诏置弄栋节度,宋大理置弄栋府。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复置姚州,移治今址,属大理府。天历元年(1328年)升为姚安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路为府,以姚州为附郭;二十七年升府为姚安军民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罢姚安府,姚州属楚雄府。1913年废姚州,置姚安县。1950年属楚雄专区。1958年属楚雄彝族自治州。1960年并入大姚县。1962年复置姚安县,属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高原盆地,属农业型经济。大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玉米为主。特产乳鸽、“菖河蜂蜜”、“三角糯米”、茯苓、香菌、松茸、木耳等。工业有金矿、石棉、电解铜、农具、麻纺织、太阳能、造纸、铝箔、服装、印刷、建材等。广大铁路经过南部,南永公路纵贯县境。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周小卜将军墓、德化铭碑、文峰塔、德丰寺、活佛寺、自久庙、红军烈士墓等。


猜你喜欢

  • 白捺城

    在今安徽淮南市东部或长丰县北境。《魏书·杨侃传》:南朝梁豫州刺史裴邃欲攻寿春,诱北魏修此城,“佐僚咸欲以实答之,云无修白捺意。而侃曰:白捺小城,本非形胜。邃好小黠,今集兵遣移,虚构是言,得无有别图也”

  • 夏屋山

    又名夏壶山、贾屋山、贾母山。即今山西代县东北五十里草垛山。《史记·赵世家》: “简子既葬,未除服,(赵襄子) 北登夏屋,请代王。”古山名。又称夏壶山、贾屋山、贾母山。在今山西省代县东北,和句注山相接,

  • 唐阳镇

    即堂阳镇。在今河北新河县西北。《金史·地理志》 作唐阳镇。

  • 第四铺站

    元置,在今黑龙江省双城市西南金城乡西半拉子古城。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西祥州正东宾州,一百一十韦口 (第四) 铺。” 明改底失卜站。

  • 凯过河

    亦作凯歌河。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 (秀山河)。《方舆纪要》 卷73邑梅洞长官司: 凯过河在 “司西北二十里。源自乌罗三洋溪流出,会买赛河,东入辰州大江。旁有凯子砦,行者于此过渡”。

  • 耒水

    湘江支流。源出今湖南桂东县境,流经汝城、资兴、郴县、永兴、耒阳、衡南等县市,至衡阳市东入湘江。《汉书·地理志》 桂阳郡郴县:“耒山,耒水所出。”《水经》:“耒水出桂阳郴县南山,又北过其县之西,又北过便

  • 龟兹国

    又作丘兹、鸠兹、屈支、归兹等。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延城(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东汉延光二年(123)属西域长史。魏晋时迁都于今沙雅县北六十里羊达克沁废城。唐还旧址,改名伊罗卢

  • 永平县

    ①三国吴分溧阳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江苏溧阳市南十五里古县村。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永世县。②西晋改觻得县置,为张掖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北四十里。十六国北凉曾建都于此。隋开皇十七年(597

  • 交阯郡

    即交趾郡。治所在龙编县(今越南河北省仙游东)。《晋书·地理志》、《南齐书·州郡志》 等书均作“交阯”。

  • 北肥水

    即今安徽淮河支流北淝河。源出自今安徽涡阳县龙山西北,东南流经蒙城、怀远及蚌埠市北,至五河县西南入淮。《明史·地理志》 怀远县:“淮水经两山峡间,有北肥水入焉。”